“無廢城市”市長訪談|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 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時間:2025-01-03 14:27:13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李磊
“兩山對峙,青翠相映,一水中流,輕濤拍岸”。作為黃河之畔的明珠,甘肅省蘭州市自2022年4月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堅持“先發力、帶好頭”,全力推動“無廢城市”高質量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蘭州生態底色綠意更濃。日前,本報就蘭州“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及相關經驗專訪了蘭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段廷智。
中國環境報:蘭州“無廢城市”建設有哪些特色做法?
段廷智:蘭州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無廢城市”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倡導全民共建,多措并舉,全域縱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概括起來就是“一二三四”。
一張藍圖。以《蘭州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為藍圖,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立固廢、責任、任務和項目“4張清單”,建立47項建設指標和“一攬子”配套政策。
雙管齊下。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各縣區和管委會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推進會,及時協調解決困難,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蘭州市委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強省會“兩先”競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亮牌考核,極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三化系統。一是源頭減量化。以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建筑創建、“兩品一標”認證等行動為抓手,全面推動固廢源頭減量。二是過程資源化。推動以紅古區“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為代表的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建設;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鏈,成功申報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三是末端無害化。科技引領,創新“治廢”手段,建設“無廢城市”智慧大平臺,以智慧監管保障固廢無害化安全處置。
四輪驅動。一是制度驅動,逐步完善制度體系,明確48項“治廢”制度。二是技術驅動,推動餐廚垃圾、綠色建筑以及工業固廢資源化等領域的新技術開發應用。三是市場驅動,構建有序市場體系,發布固廢、危廢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引導公告,完善固廢、危廢處理處置收費和稅收支持機制。四是監管驅動,初步實現各類固體廢物管理“一張網”。
中國環境報:蘭州在“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段廷智:蘭州“無廢城市”建設堅持一般工業固廢、農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五廢”并舉,全面構建分類治理、有效協同、全面管理、智能高效的新型固體管理機制。
經過3年不懈努力,47個建設指標已全部完成2024年目標,其中30項已提前完成2025年目標值。以“一站多能”農業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服務模式為代表的多個案例被廣泛推廣。
在工業領域,建立了市級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庫,推動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打造綠色制造體系,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率達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8%。
在農業領域,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4%;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以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在建筑領域,加大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比率,構建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全市城鎮新建建筑已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以數字化實現建筑垃圾全過程動態監管。
在生活領域,構建再生資源回收產業鏈,其中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達90%以上;建立“垃圾分類信息監管系統”,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積極培育“無廢細胞”,結合蘭州特色,制定9項標準指南,目前已建設543個。
在危險廢物領域,深入開展危險廢物三年專項整治,探索建立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儲運體系,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醫療廢物收集處置覆蓋率均達100%。
中國環境報:在營造全域“無廢”文化氛圍方面,蘭州是怎么做的?
段廷智:人民群眾是“無廢城市”建設的最終受益者,也是“無廢”文化氛圍的創造者、最廣泛的參與者和推動者。近年來,蘭州市通過“無廢細胞”建設,培育“無廢”文化,倡導“無廢”理念,積極營造“無廢城市”全民共建氛圍。一是創新活動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無廢文化”進校園活動,將綠色、低碳、節約的生活理念根植于孩子們的心靈;將“無廢”同體育賽事結合,打造“無廢馬拉松”;開展“創綠色無廢蘭州·建生態宜居金城”——“無廢城市”建設活動,舉行蘭州市“無廢城市”LOGO授權使用協議簽約儀式。二是倡導綠色生活。發布“無廢城市”宣傳片,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推送;印發《蘭州市市民綠色生活方式指南》,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中國環境報:蘭州“無廢城市”建設成效顯著,請問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段廷智:“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和探索。下一步,蘭州市將全面落實好國家和省級“無廢城市”建設目標任務,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塑造“無廢城市”社會,共建蘭州品牌。
打造“無廢”樣板。充分運用強省會“兩先”競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亮牌考核和“無廢城市”考核評估機制,督促各地各部門高質量推進任務落實。加大幫扶指導力度,協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做好典型引領。持續營造“無廢”氛圍,探索創新宣傳方式,拓寬宣傳渠道,持續推進“無廢細胞”培育。
抓好數字治理。加快智慧大平臺運營進度,打通各領域各相關部門信息數據,持續推進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加強違法行為預測預警,增強“精準治廢”實戰能力。
營造“無廢”氛圍。持續推進“無廢細胞”培育,依法加強信息公開,把違法違規行為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監督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無廢”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