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能環境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在營收微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出現下滑,不過經營活動現金流表現亮眼,研發投入大幅增加。這些數據背后反映了公司怎樣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對投資者又有哪些啟示?
營收微降0.17%,業務結構有變化
總體營收情況
2024年,旺能環境實現營業收入31.73億元,較2023年的31.78億元下滑0.17%。從數據來看,下滑幅度較小,但仍需關注其背后的業務結構變化對整體營收的影響。
業務板塊分析
- 生活垃圾項目運行:該板塊收入22.96億元,同比增長3.50%。這表明公司在生活垃圾處理核心業務上保持了一定的增長態勢,可能得益于項目運營效率提升或處理規模擴大。例如,報告期內南太湖五期1,000噸正式投入運營,可能帶來了額外的收入。
- 餐廚垃圾項目運行:收入為4.62億元,同比大增27.29%。這一顯著增長反映出公司在餐廚垃圾處置領域拓展成效顯著,市場需求可能在上升,公司也可能通過優化運營或新增項目提高了市場份額。
- BOT項目建造:收入僅3077.28萬元,同比減少88.18%。這是導致公司整體營收下滑的重要因素,BOT項目建造收入的銳減,或許與項目周期、市場競爭等因素有關。
凈利潤下滑6.9%,多重因素致業績承壓
凈利潤數據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2億元下降6.90%。這一降幅需要結合公司成本、費用及其他損益情況進行深入分析。
影響因素
- 應收賬款壞賬增加:應收賬款中應收垃圾處理費賬齡延長,導致壞賬減值損失較去年增加1298.35萬元。這反映出公司在應收賬款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問題,客戶付款周期變長,增加了資金回收風險和財務成本。
- 資產處置損失:南太湖旺能環保升級改造拆除資產處置凈損失1403.80萬元。資產改造雖可能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但短期內對利潤造成了沖擊。
- 固定資產減值:子公司浙江立鑫計提固定資產減值5614.73萬元。這可能與鋰電回收市場產能過剩,行業整體低迷有關,浙江立鑫已連續2年虧損,反映出公司在該業務板塊面臨較大困境。
研發投入大增31.39%,聚焦環保技術創新
研發投入數據
2024年研發費用為1.35億元,相比2023年的1.03億元增長31.39%。這一增幅表明公司高度重視研發創新,積極投入資源以提升核心競爭力。
研發項目成果
- 垃圾焚燒技術改進:垃圾焚燒爐排爐分級增氧技術研究項目完成,通過三級增氧處理優化焚燒爐的增氧系統,提升了焚燒爐的燃燒效率以及燃盡率,有助于提高垃圾處理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 滲濾液處理優化:高效處理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研究項目取得成果,研發出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劑及多途徑凈化技術,實現了對垃圾滲濾液的高效凈化,降低了處理成本和環境污染。
- 廢舊橡膠再生工藝突破:廢舊橡膠低溫連續再生新工藝研究項目成功,開發出低溫再生技術,解決了傳統高溫高壓脫硫工藝高能耗、高排放問題,提升了再生膠力學性能與穩定性。
費用有降有升,成本控制存挑戰
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為345.60萬元,同比減少19.51%。這可能得益于公司銷售策略優化,或業務增長并非依賴大規模銷售推廣。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1.91億元,同比下降2.43%。公司在管理方面可能采取了降本增效措施,優化組織架構或提升管理效率,從而控制了管理費用的增長。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2.31億元,同比減少9.84%。這可能與公司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有關,例如爭取到更有利的貸款利率或調整了借款期限。
現金流狀況良好,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增加
經營活動現金流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5.9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59億元增長26.75%。主要原因是本年度收到的電費收入、爐渣處置收入增加。這表明公司核心業務的現金創造能力增強,經營活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得到提升,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投資活動現金流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 -6.2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10.06億元,虧損有所收窄,主要系在建項目減少導致投資額減少。這顯示公司在投資節奏上有所調整,更加謹慎地進行項目投資,優化資源配置。
籌資活動現金流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 -7.1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 -7.13億元基本持平。公司在籌資和還款方面保持相對穩定的節奏,但需關注持續的現金流出對公司資金鏈的潛在影響。
風險與機遇并存,關注業務轉型挑戰
面臨風險
- 行業政策風險: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依賴政府政策和補貼,政策變動、補貼減少以及地方政府拖欠處理費、國補撥付滯后等問題,都可能給公司資金鏈帶來壓力。例如,隨著新能源政策調整,垃圾焚燒發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可能改變,影響公司發展前景。
- 技術革新與環保壓力:環保法規趨嚴,公司需投入資金進行技術革新,采用更高效、環保的焚燒技術,增加了運營成本,對技術實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 鋰電回收產能過剩:廢舊鋰電再生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但動力電池退役量未達預期,導致鋰電回收產能閑置,浙江立鑫連續虧損,公司需妥善處理該業務板塊,避免對整體業績造成更大拖累。
發展機遇
- “雙碳”目標推動:在“雙碳”目標下,垃圾焚燒發電作為綠色環保產業重要一環,具備化石燃料替代優勢,仍將是主流垃圾處理和能源生產方式,市場認可度高。
- 循環經濟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帶來退役動力電池高峰,再生橡膠需求增長,飛灰、爐渣、沼氣等資源化和再生循環利用技術成果產業化有望取得突破,為公司業務拓展提供機遇。
- 國際市場潛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治理需求增長,公司若能形成穩定商業模式,海外市場潛力巨大。例如,2024年公司首個海外垃圾發電EP + 安裝項目落地泰國,邁出國際化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