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精準!非現場監管專班速破違法排污案
轉自:中國環境報
江蘇省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污染源非現場監管工作專班(以下簡稱工作專班)近日高效查處了一起某企業逃避監管違法排放污染物案。
工作專班是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推動非現場執法的創新舉措。
近年來,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會同市環境監控中心著力打造“數據預警+綜合研判+聯合執法”三位一體多部門協同執法機制,對全市在線監測聯網企業進行在線監測數據全天候全流程盯控。為讓協同執法機制盡快落地見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抽調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執法能手以及市環境監控中心的業務能手組成工作專班。工作專班下設數據監控小組、數據研判小組、數據審核小組以及專案辦理小組。
工作專班以自動監測異常數據研判與處置為核心,以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為目標,不斷提高涉嫌環境違法行為線索識別的精準性、科學性。
數據預警:違法線索初見端倪
今年1月18日,工作專班數據監控小組通過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發現,江蘇某聚合材料有限公司于當天18時起化學需氧量在線監測數據連續超標,排放最高值超800mg/L。監控小組第一時間在平臺上通過“一企一檔”對該企業進行事前提醒,并安排專人實時關注在線監測數據變化情況。當日23時,該企業化學需氧量在線監測數據陡降至60mg/L左右。
“這種現象不正常。”數據監控小組第一時間作出預判,立即申請數據研判小組介入,對異常數據啟動協同分析研判。小組成員一致認為,該企業存在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嫌疑,將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為此,蘇州市環境監控中心安排專人24小時對該企業在線監測數據情況進行盯控。
1月19日起,該企業化學需氧量、氨氮再次出現超標、恒值、陡降現象。結合用電監控、視頻錄像等輔助監控信息,數據監控小組和研判小組一致認定,該企業超標排放概率較大,遂將此線索移交至數據審核小組以及專案辦理小組。
綜合研判:初步確定檢查方向
數據審核小組和專案辦理小組接到線索后,立即啟動緊急會商機制,對該企業數次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小組成員從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調取該公司排污許可證后發現,該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主要從事人造革、合成革生產加工,是蘇州市重點監管企業。從企業在線監測數據來看,2024年11月以前,排放水質長期穩定達標。2024年11月以后,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在線監測數據屢屢超標,累計超標20余次。
企業標記內容顯示,超標原因均為采樣管吸入雜質。讓數據審核小組和專案辦理小組不解的是,如果標記內容屬實,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2024年11月以后的水樣中突然出現大量雜質?經過綜合研判,小組成員一致決定將該線索由非現場研判轉為現場執法,重點檢查該企業是否存在超標排放、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
抽絲剝繭:現場查處違法行為
今年2月18日,專案辦理小組對該企業開展現場檢查。執法人員首先查閱了在線監測運維記錄以及監控視頻,發現該公司2024年11月以后確實存在采樣管多次吸入異物的情況。
采樣管吸入雜質后,企業對采樣管進行清洗,確實會出現污染物濃度在線監測數據在短時間內陡降的情形,此行為不屬于數據造假。
但采樣管為什么會頻繁吸入雜質?為搞清楚這個問題,執法人員查看企業污水總排口的待排池后發現,池內水質較為渾濁,攪拌池水后發現水內含有大量污泥等雜質。同時還發現,該企業12月10日采樣的自行檢測報告顯示,廢水排放總氮濃度為93.9mg/L,遠超排放限值70mg/L,與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基本吻合。
結合以往檢查經驗,污水中污泥含量較高是導致化學需氧量以及氨氮濃度較高的常見原因之一。因此,執法人員初步判定,污水排放屢屢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吸入待排池內的污泥,初步懷疑該企業污水預處理設施存在故障。
執法人員對企業污水預處理設施開展逐一排查,發現本應沉降污泥的斜管沉淀池出現故障,池內堆滿污泥,本應沉淀壓濾的污泥隨污水直排,還發現污水預處理設施配套的壓泥機長期未運行,絮凝劑桶內無絮凝劑。
經查,該企業2024年11月就發現斜管沉淀池故障,但因維修工程量大、訂單較多等原因,遲遲未對故障進行維修,也未停止生產,混有污泥的廢水外排時屢屢出現超標現象。依據《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該企業涉嫌通過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最終被處以32萬元罰款,同時該案還將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這是一起典型的通過在線監測超標數據發現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案例。從超標數據的發現到數據綜合研判,再到現場查處以及立案處罰,全程不到兩個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數據預警+綜合研判+聯合執法”三位一體多部門協同執法機制,蘇州市生態環境部門把準備工作做在前,既讓違法行為無所遁形,又提高了執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