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
1建設項目概況
1.1項目由來
正陽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淮河北岸。東與新蔡、息縣接壤,西與確山縣毗鄰,北靠汝南、平輿,南與羅山、信陽縣隔淮相望。地處東經114º11´~114º53´,北緯32º16´~ 32º48´之間,南北長57km,東西寬64.5 km,總面積1903.46 km2,下轄7鎮12鄉。
正陽縣產業集聚區位于正陽縣城西南部,規劃面積16.24平方公里,2005年成立園區管理委員會,2008年被列為河南省首批確定的175個重點產業集聚區之一,根據《正陽縣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2009~2020年)的規劃要求,正陽縣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是為了完善下正陽縣的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和規模效應,推進全縣產業結構升級,推動城鎮化進程,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現著正陽縣經濟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但產業集聚區目前尚無獨立的污水收集及污水處理系統。隨著產業集聚區入駐企業的增多,大部分工業廢水及區域內生活污水經簡單預處理后或直接就近排入附近水體,嚴重的影響了周邊環境及城市形象,并制約了產業集聚區及縣城的發展。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批轉2011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號:省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制定的《2011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該方案重點指出: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籌推進、適度超前、突出重點”的原則,持續擴大基礎設施覆蓋范圍,重點完善對外聯系通道、環保設施、供電設施,加強質檢、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增強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為推進正陽縣產業集聚區發展,正陽縣青蚨城鎮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擬在正陽縣建設“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規模為2.0萬m3/d。
1.2項目概況
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基本情況見表3.1-1。
表3.1-1 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
項 目
|
基本情況
|
1
|
工程名稱
|
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
|
2
|
工程內容
|
污水處理廠工程、截污干管工程(21.06km)和1座提升泵站
|
3
|
建設單位
|
正陽縣青蚨城鎮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4
|
工程性質
|
屬新建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也是一項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環境質量的環保工程。
|
5
|
處理規模
|
污水處理規模:2萬m3/d
|
6
|
處理工藝
|
采用“水解酸化+改良卡魯塞爾氧化溝+混凝反應沉淀池+纖維轉盤濾池+紫外線消毒”工藝
|
7
|
工程投資
|
8139萬元
|
8
|
建設地址
|
正陽縣產業集聚區中南部,南四環以南200m,西三環以東位置
|
10
|
工程占地
|
約33340.23m2(合計50.1畝)
|
11
|
服務范圍和人口
|
正陽產業集聚區近期(2016年)發展區域的廢水,總面積11.27km2
|
12
|
出水標準
|
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的A標準
|
13
|
排水去向
|
韋甲溝→清水河→淮河
|
1.3主要建設內容
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規模為2.0萬m3/d,建設截污干管(21.06km)和1座提升泵站。
1.4相關法規及規劃的相符性分析
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可知,項目為廢水的收集治理工程,經查閱《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屬于鼓勵類中第38項“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中第18項“三廢”綜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因此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本項目擬建廠址規劃污水處理廠用地,符合規劃。
2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2.1.1區域環境敏感點情況
根據工程實地踏勘,距該項目較近距離主要的環境敏感點為羅店、楊樓以及張竹園等,項目廠址周圍敏感點分布詳見表2.1-1。
表2.1-1 工程廠址近距離主要環境敏感點一覽表
序號
|
名稱
|
與廠址相對方位
|
距離
|
1
|
羅店
|
N
|
1300
|
2
|
楊樓
|
S
|
620
|
3
|
張竹園
|
SE
|
850
|
2.1.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
2.1.2.1 監測點位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2008)規定“三級評價項目要求,并考慮到環境空氣污染源的特點及評價等級,以及主導風向因素,結合評價區內保護對象和規劃功能區要求以及評價區特點,在廠址評價區內布置4個大氣監測點。監測點布設情況見表4.2-1。
監測點
|
測點名稱
|
與場址相對方位
|
與場址相對距離(km)
|
風向關系
|
1#
|
后劉莊
|
SSE
|
400m
|
常年主導上風向
|
2#
|
北楊莊
|
SW
|
200m
|
常年主導側風向
|
3#
|
吳灣村
|
NW
|
420m
|
常年主導下風向
|
4#
|
鄧沖
|
NE
|
650m
|
常年主導側風向
|
本次監測由正陽縣環境監測站監測,監測時間為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6日。
由監測結果可知:評價區內各監測點位的SO2、NO2、PM10日平均濃度值及SO2、NO2小時平均濃度值均低于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二級標準濃度限值,標準指數均小于1,日均污染物濃度變化較小;NH3及H2S的一次值均低于《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居住區最高允許濃度。
由此可見,評價區環境空氣質量較好。
本次環評監測共設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見表4.3-1及和附圖。
表4.3-1 地表水監測斷面布設情況
編號
|
水體名稱
|
斷面名稱
|
功能
|
斷面位置
|
1#
|
韋甲溝
|
韋甲溝
|
背景斷面
|
正陽縣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
排污入口上游200m
|
2#
|
清水河
|
清水河上游
|
對照斷面
|
韋甲溝入清水河上游200m
|
3#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混合斷面
|
韋甲溝入清水河下游500m
|
4#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削減斷面
|
韋甲溝入清水河下游10km
|
5#
|
清水河
|
清水河下游
|
削減斷面
|
韋甲溝入清水河下游20km
|
監測項目:選擇水溫、流量、pH、SS、COD、BOD5、氨氮、總氮、總磷等。
監測頻次:本次監測于2012年12月10-12月12日進行,連續監測3天,每天采樣1次。
由監測結果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①韋甲溝:為城市排污溝,參照地表水Ⅳ類進行評價,由于接納了城市污水污染相對加重,韋甲溝排污入口上游200m斷面水質除pH達標外,其它項目均超標(不考慮SS,以下均同),最大值超標倍數分別為COD1.8、BOD52.7、氨氮8.2、總氮1.0、總磷0.4。
②清水河:與評價引用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比較,廢水入清水河上游200m監測斷面水質超標;廢水入下游500m處監測斷面水質除pH達標外,其它項目均超標,最大值超標倍數分別為COD0.9、BOD50.9、氨氮4.6、總氮1.3、總磷0.3;廢水入下游1000m處監測斷面水質除pH達標外,其它項目均超標,最大值超標倍數分別為COD0.4、BOD50.9、氨氮4.3、總氮0.5、總磷0.2;廢水入下游2000m處監測斷面水質均達標。
③韋甲溝、清水河下游等地表水體由于接納了城市污水,表現出了如下污染特征:除有機物污染相對明顯外,氨氮、總氮和總磷等水體富營養化的污染指標也表現的相對突出。其一、符合城市排污特點;二、本次擬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應注重脫氮除磷工藝的選擇;三、區域環保治理決策方面,尤其是水體富營養化,地方政府應大力提倡無磷洗滌劑的使用,并進一步減少含磷廢水的排放,從清水河水質現狀監測數據可知,經過長距離的輸送、削減,清水河下游水質逐漸變好。
按照環評現狀監測計劃要求并結合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及周圍實際情況,地下水監測分別在工程廠址上游、廠址附近和韋甲溝沿岸設置監測井,詳見表4.4-1及附圖四。
表4.4-1 地下水監測點布設一覽表
序號
|
監測井點
|
功能
|
與工程廠址的相對位置及距離
|
與韋甲溝相對位置及距離
|
1
|
北楊莊
|
監控井
|
SW,200m
|
韋甲溝東側,50m
|
2
|
鄧沖
|
監控井
|
NW,650m
|
韋甲溝西側,250m
|
3
|
吳灣村
|
對照井
|
NE,420m
|
韋甲溝東側,400m
|
監測項目:地下水項目為井深、pH、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
監測單位、監測時間及頻率:本次監測單位為正陽縣環境監測站,地下水監測時間為2012年12月12日、13日。
監測結果表明,評價區域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較好,水質均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功能正常。
目前,本項目污水處理廠擬建廠址區域為空地,為調查工程廠址及區域聲環境現狀,本次在廠址內部和北楊莊布設了2個監測點位,具體點位詳見圖四。
監測單位及監測時間
本次監測單位為正陽縣環境監測站,監測時間為2012年12月10~11日,白天和夜間各測一次。
表2.4-1 噪聲現狀監測統計結果
監測點及監測時間
|
監測統計值
|
標準值
|
|||
晝間Ld
|
夜間Ln
|
晝間Ld
|
夜間Ln
|
||
廠址中心
|
2012年12月10日
|
56.1
|
44.1
|
60
|
50
|
2012年12月11日
|
56.3
|
44.2
|
|||
北楊莊
|
2012年12月10日
|
53.2
|
43.6
|
55
|
45
|
2012年12月11日
|
53.2
|
43.5
|
聲環境現狀評價
采用直接比較的方法評價建設地點的噪聲現狀值,由表4.5-1可知,晝、夜間各測點的等效聲級均滿足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2類區標準要求,說明評價區域聲環境質量良好。
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及擬采取的主要措施與效果
3.1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
3.1.1施工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1)施工期廢氣
建設項目在其施工建設過程中,大氣污染物主要有:施工過程中廢氣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所排放的廢氣;粉塵及揚塵。
在施工過程中,粉塵污染主要來源于: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裝卸、運輸、堆放過程中,因風力作用將產生揚塵污染;
運輸車輛往來將造成地面揚塵;
施工垃圾在其堆放和清運過程中將產生揚塵;
上述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粉塵(揚塵)將會造成周圍大氣環境污染,其中又以粉塵的危害較為嚴重。施工期間產生的粉塵污染主要決定于施工作業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風力等因素,其中受風力因素的影響最大。根據相關資料,在一般氣象條件下,平均風速為2.5m/s,建筑工地內TSP濃度為其上風向對照點的2~2.5倍,建筑施工揚塵的影響范圍在其下風向可達150m,影響范圍內TSP濃度平均值可達0.49mg/m3。當有圍欄時,同等條件下其影響距離可縮短40%。當風速大于5m/s,施工現場及其下風向部分區域的TSP濃度將超過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三級標準,而且隨著風速的增加,施工揚塵產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標范圍也將隨之增強和擴大。
當地較開闊,大氣擴散條件較好,空氣濕潤,降雨量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揚塵的影響。但是伴隨著建筑材料運輸和原有建筑的改造等施工過程,施工期間可能產生揚塵,將對附近的大氣環境和居民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盡量減輕其污染程度,縮小其影響范圍。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的運轉和各類車輛的運行,不可避免地將產生噪聲污染。施工中使用的各種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等都是噪聲的產生源。根據有關資料主要施工機械的噪聲狀況列于表3.1-1。
表3.1-1 施工機械設備噪聲
施工設備名稱
|
距設備10米處平均A聲級 dB(A)
|
挖掘機
|
82
|
推土機
|
76
|
混凝土攪拌機
|
84
|
卡車
|
85
|
由表3.1-1中可以看出,現場施工機械設備噪聲很高,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是各種機械同時工作,各種噪聲源輻射的相互迭加,噪聲級將會更高,輻射面也會更大。
這些設備運行期間,對附近環境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施工時應采取建圍墻等隔離防護措施嚴格控制其施工噪聲,使之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的施工場界噪聲要求。為了避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施工作業夜間應停止施工。由于施工期時間較短,并且周圍最近的居民點在620m外,施工噪聲對周圍居民影響不大,并且隨著施工的結束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隨之結束。
5.1.3 廢水
施工期對地表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基開挖、地下管線開挖產生的水土流失,使地表水懸浮物增加,從而產生短期的局部的輕微影響。
施工期不進行有效管理,遇雨天,建筑材料及施工場地地面被雨水沖刷易對地表水體造成影響。
5.1.4 生態影響
開挖管溝是本工程施工期對生態環境構成影響的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本工程截污干管總長21.06km,管道直徑為500mm~1500mm,地表開挖寬度為1.1m~2.1m,管溝深度為2.0~4.5m,截污干管主要在產業集聚建成區鋪設。管道鋪設共產生棄土石方量約11萬m3,回填量8.3萬m3,剩余土方量約為2.7萬m3。工程施工期間的剩余土方量主要是棄土和廢渣石,這些廢棄土渣石在運輸、處置過程中都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
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方式,地表開挖面積及棄土石方量均不大,施工后及時回填土方,恢復地表地貌,因此,產生的水土流失量較小,不會造成較大的水土流失影響。
本工程所在區域內目前主要覆蓋為農田,屬于半人工化的農業生態系統,處于人類開發活動的范圍內。該區域仍處于城市建成區的邊緣,屬農業生態與城市生態的交接帶,生物多樣性不豐富,隨著人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能量補加,整個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生態穩定性及功能性,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不會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
3.1.2運營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惡臭氣體成分復雜,難以對所有組分進行定量分析,根據有關資料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臭氣進行分析的結果,濃度較高的污染物是H2S和NH3,所以本次評價主要對惡臭物質H2S和NH3進行預測評價。
本期工程建成運營期氨最大落地濃度占標率最大,為9.87%,硫化氫次之,最大落地濃度占標率為8.97%,說明本期工程建成運營期惡臭污染物最大落地濃度貢獻值不大,對區域環境影響不大,區域環境空氣基本維持現狀。
污水處理廠本期工程建成后惡臭污染物H2S的衛生防護距離為0m,氨的衛生防護距離為0m。但根據《制訂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T13201-91)的規定,衛生防護距離在100m以內時,級差為50m;超過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0m時,級差為100m;超過1000m以上,級差為200m。因此,確定本期工程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無組織惡臭氣的衛生防護距離為50m。據現場調查,污水處理廠50m范圍內沒有村莊或學校等敏感點。
(2)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分析
韋甲溝全長3.6公里,是貫穿西城區南北走向的一條河流,上游無天然徑流,屬城市排污溝,以接納區域工業和生活廢水為主。本項目建成后,韋甲溝流域內工業及生活廢水將全部進入擬建污水處理廠二次處理,不再直接排入韋甲溝。本項目建成后,韋甲溝以接納擬建污水處理廠二次處理后廢水為主,根據現狀監測和分析,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韋甲溝的水質將有明顯改善,其水質將有以下變化:水質COD由現狀的83.05mg/L減小至50mg/L;氨氮由現狀的13.03mg/L減小至5.0mg/L;其他水質項目的濃度均將有相應的降低。
清水河:在項目建成后,廢水入清水河下游500m處,COD降低12.5mg/L,廢水入清水河下游10km處,COD降低5.1 mg/L。
氨氮在相應斷面處降低0.6 mg/L、0.9 mg/L。
事故排放時:在污水處理廠發生停電事故或出現機械設備故障的情況下,全部或部分處理單元停運,導致全部或部分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時,4#斷面水質COD和氨氮的預測結果分別為386.72mg/L和31.3mg/L,對于正常排放時水質分別上升了349.22mg/L、24.56mg/L。
噪聲主要來自曝氣設備、泵類及污泥脫水設備等,噪聲源強為70~95dB(A),項目設備噪聲經車間墻體及距離衰減后,廠界噪聲可以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與項目最近的北楊莊村相距有230m,因此,本項目運營后,對敏感點影響較小。
本項目所涉及的服務范圍內的產業集聚區實行雨污分流制,各污水管網均為鋼筋混凝土管道,污水處理廠廠區各建構筑物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廠內和廠外的排污管網或各個建構筑物均為低滲透系數的設施,污水在其間流動或暫存,不會發生地下水污染事件。
①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污泥對大氣環境的主要影響是水化產生的惡臭,影響人們呼吸系統,會產生惡心、頭暈等癥狀。為減少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建議工程脫水污泥及時清運,在污泥脫水間外設置綠化隔離帶。同時,在污泥的外運過程中亦應采取密封措施,應盡量減小在運輸途中產生的污染影響。
②對水體及土壤的影響
污泥在臨時堆放場的堆放過程中,若受到雨水的浸淋,其滲出液和濾瀝液有可能對附近水體以及土壤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污泥的堆置棚及污泥轉運場應采取防滲措施,以防止滲出液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轉運場應搭設棚蓋,同時脫水污泥要及時清運,盡量避免堆存。
截污干管及污水處理廠施工期由于土方回填、車輛運輸進出、污泥撒落地面將對城市景觀產生短期的影響。
運營期污水處理廠的設施如初沉池、曝氣池、二沉池等體量較大,但高度2~3m左右,通過綠化遮掩后對城市影響影響不大。
本項目擬沿廠界設置25—30m寬的綠化隔離帶,并在廠址南廠界與北楊莊之間設防護林帶。在樹種選擇方面,應選擇抗污染性強的樹種,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并考慮樹形、樹高掩飾功能等因素,采用喬灌結合布局方式進行綠化,考慮到景觀及環保功能,可選擇構樹(假楊梅)、夾竹桃、桑樹、無花果、冬青等。
3.2 污染防治措施
3.2.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項目工程施工期主要有土石方、打樁、結構、裝修等施工階段,項目施工期間,各項施工活動、物料運輸將不可避免地產生廢氣、粉塵、廢水、噪聲和固體廢物,并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結合本項目的特征和當地環境狀況及項目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環評提出減少影響的措施和建議。
(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其主要對策有:
對施工現場進行科學管理,砂石料應統一堆放,水泥應設專門庫房堆放,減少搬運環節,搬運時輕舉輕放,防止包裝袋破裂。
開挖時,對作業面適當噴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濕度,以減少揚塵量。而且,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應及時運走。
謹防運輸車輛裝載過滿,并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其沿途拋灑,并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塵,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
施工現場要圍欄或部分圍欄,減少施工揚塵擴散范圍。
風速過大時應停止施工作業,并對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進行遮蓋處理。
施工揚塵量主要隨管理手段的提高而降低,如措施得當、監管到位,揚塵量將降低50~70%,大大減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噪聲防治措施
施工期間的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于施工機械作業產生的噪聲和運輸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為了降低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注重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采用低噪聲施工機具和先進工藝進行施工,基礎打樁應采用靜壓樁。對本項目的施工進行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施工機械設備組合以及施工時間。從控制聲源和噪聲傳播以及加強管理等幾個不同角度對施工噪聲進行控制。采用上述措施后,可減少項目施工對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
(3)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自身產生的廢水主要包括施工機械沖洗廢水和施工階段樁基、灌梁等環節產生的泥漿廢水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廢水。其中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產生量很小,主要污染成分為水泥碎粒、沙土等,生活廢水主要是洗漱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用于場地灑水抑塵或者綠化,不會對環境產生大的影響。
(4)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是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根據固體廢物不同的組成成分,項目的土建施工會產生一些泥土、灰渣、廢磚渣等固體廢物,一般采用鋪路或墊地填埋等措施即可把固體廢物妥善地處理掉,不會污染環境。在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項目產生的固廢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①污水處理廠施工場地四周應先設置圍墻,這樣即可減少揚塵散發,又可降低施工噪聲對外環境的影響。
②施工場地要合理布局,將易產生揚塵的原料如水泥、石灰放置在防雨、防風的專用庫房內。施工場地保持整齊有序,材料不亂堆放,挖掘的土方應及時清運,地面定期灑水保持適當濕度,可有效減少揚塵的產生。
③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管理、維護,使用性能良好的低噪聲施工設備,以減輕施工噪聲污染。
④運輸物料的車輛應加蓋蓬布,以減少沿途揚塵的散發。
⑤環評要求在管線走向方案設計和施工中,盡可能避開樹木、草坪等綠化地段,路段旁側(綠化帶)的花草樹木需做好移栽保護工作,不必全部破壞重新種植,而是暫移種,按原有的設計補植為好。施工過程應注意保護施工帶相鄰地塊的樹木綠地等植被。施工過程中破壞的植被在工程竣工后應盡快恢復,嚴格控制臨時占地區域,竣工后應盡快恢復原狀。
⑥污水管網與路段建設工程同時進行,管道鋪設施工應與道路施工緊密結合,避免重復開挖,重復施工的情況。管路施工產生的剩余土方、建筑垃圾及時清理作為道路施工填方,同時做好水土流失防護措施。
⑦施工時做好項目挖填土方的合理調配工作,臨時棄土堆放點應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間挖填土方,以防雨水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體、堵塞排水管道。
⑧穿越道路(公路9次)應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造成交通堵塞和不安全事故發生。
通過采取上述生態保護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項目污水處理廠廠區及管線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3.2.2運營期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治理污染、改善地表水水體環境質量的城市環保基礎設施之一。但在污水處理廠運行過程中,其本身也將產生二次污染,主要為固體廢物、惡臭氣體、廢水和噪聲等。
(1)惡臭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根據各工序惡臭氣體產生的特點和方式,主要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選用國內開發的高效先進設備,對曝氣設備采用自動控制調節手段,避免供氣過多,以減少惡臭氣體產生量。
■廠區布置按功能區進行相應劃分,各構筑物之間設綠化隔離帶,以減少惡臭氣體的逸散。
■加強生產管理和提高操作技能,保證工程的正常運行。
■搞好廠區環境衛生,污泥應及時外運,盡量減少污泥在廠內臨時堆場的堆存時間和堆存量。
■在污泥臨時堆場、污泥處理間等主要惡臭氣體產生處噴灑除臭劑,以降低惡臭氣體濃度。
■根據《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13201-91)的有關規定和計算,廠界四周設置衛生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內不應新建醫院、學校、居民集中居住區等環境敏感點,可有效地減輕工程惡臭氣體對環境的影響。
經類比國內部分污水處理廠惡臭氣體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評價認為,本工程在采用以上防治措施后,能夠有效的減少惡臭氣體的產生量,并使其對廠址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措施可行。
(2)水污染防治措施
1)廢水正常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水處理廠正常排放的廢水主要是處理后的城區污水,排放量約為2萬m3/d,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限值。污水處理廠自身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少量生活及生產污水,設計將這部分污水全部回流到廠內污水進水泵房,經提升后再送入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不直接外排,措施可行。
2)廢水事故性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水處理廠事故排放的廢水的情況:一是工藝發生故障或其它事故,未能達到設計處理效果,處理后的廢水不能達到排放標準;二是由于停電等重大原因造成污水處理廠全面停止運行,廢水全部直接排放;三是違反操作規程,未達到處理效果。為了防止污水處理廠發生事故性廢水排放,建設單位應采取以下措施:
⑴嚴格規范化操作;
⑵采用雙回路電源供電和自備電源供電;
⑶污水處理廠主要動力設備,如水泵、污泥泵等應設 1-2 臺備用設備;
⑷做好對進廠水質的監測,根據進水的水質、水量變化及時調整工藝參數,避免操作失誤造成工藝系統的紊亂和破壞;
(3)聲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項目高噪聲源主要為風機和各種泵類等,噪聲值為70~95dB(A)。對噪聲源設備進行以下處理措施:本工程在設備選型時選用低噪聲節能水泵;在安裝時每臺水泵均加設隔振墊;在泵房外密植隔聲、吸聲性能優良的隔聲林帶。對風機等高噪聲設備,除在設備底座設減震裝置外,在進出氣管上安裝消聲器和柔性接頭,并布置于風機房,泵置于泵房內,墻體、門窗使用吸音材料處理,以降低設備噪聲。另外,合理設置廠區的平面布置,使噪聲源與廠界留有足夠的衰減距離,或盡量利用設施的隔聲功能,以減輕噪聲對外界環境的影響。
經采取減震、隔聲處理措施后,可有效的降低設備噪聲對廠界噪聲的影響,因此,工程所采取的降噪措施是可行的。
(4)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脫水污泥主要來為改良型卡魯塞爾氧化溝的生化污泥,經輻流式沉淀池沉淀回用后的剩余污泥,污泥脫水后其含水率低于60%。根據上述情況及《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的通知(建城[2009]23號),結合國內污水處理廠建設經驗,考慮到近期正陽縣產業集聚區污水水質特征,污泥中有機成份含量較低,設置污泥厭氧消化作為污泥穩定無害化措施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偏高,沼氣利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評價認為本工程不設厭氧消化池,污泥脫水后進行衛生填埋比較合理。
4公眾參與
4.1 公眾參與目的與意義
4.2 公眾參與的對象、方式和過程
4.2.1參與對象
4.2.2參與形式
2.網上發布公示信息;
3.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和現場詢問。
4.召開公眾參與座談會;
4.3 公眾參與工作具體情況
公眾參與調查形式和內容設計是否全面合理,直接影響到調查結果的有效性、真實性及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說服力和環保措施的可行性,本次環評公眾參與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第一次公示:次公示采用網上公示和現場公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網上公示于2013年1月12日在正陽縣人民政府網站公示;現場公示主要在在北楊莊、吳灣村等受影響區域、人流量較大地方進行。公示信息包括建設項目的名稱、規模、選址等相關基本情況,環評單位、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提示公眾可以在10日內通過電話、寫信或發電子郵件的方式向建設單位或環評單位提出意見或建議。
2、第二次公示:二次公示采用現場公示。通過張貼二次公告、信息公示牌等方式公示,二次公示主要張貼在北楊莊、吳灣村等可能影響和涉及的區域。
3、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和現場詢問
(1)調查時間對象
2012.12.20~12.23進行,在工程擬建廠址附近村莊發放21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00份。調查對象有工人、農民、學生等,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調查方式和范圍
本次調查采區問卷調查和口頭征詢等方式,隨機調查受影響區有關部門和公眾對項目建設的意見、建議、要求等。調查以周圍居民為主。
(3)調查內容
評價單位首先先向調查對象介紹了工程概況、項目建設的意義、工程建設對社會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及可能產生的環境、資源等方面的不利影響情況,發放了公眾征詢意見表,見表4.3-1。
4、召開公眾參與座談會
本次公眾參與座談會由建設單位于2013年1月11日在正陽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會議室召開。
表4.3-1 公眾參與調查表
姓 名
|
|
性別
|
|
年齡
|
|
職務
|
|
電話
|
|
||
文化程度
|
|
單位
|
|
住址
|
|
||||||
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廠址位于正陽縣產業集聚區中南部,南四環以南200m,西三環以東位置,占地面積33340.23m2(約50.1畝)。項目規模為2.0萬m3/d,項目總投資為8139萬元。
本工程內容包括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和1座提升泵站,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水解酸化+改良卡魯塞爾氧化溝+混凝反應沉淀池+纖維轉盤濾池+紫外線消毒”工藝;配套污水管網工程主要為建設路和南大街。
本項目實施后,正陽縣產業集聚區近期(2016年,總面積為11.27km2)發展區域的廢水將被納入該污水處理廠二次處理后再排入韋甲溝,能有效緩解正陽縣產業集聚區近期的水污染問題,改善區域水環境現狀。該項目在施工期、營運期會產生一些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環境污染物,給附近的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一些不便。這些污染可以通過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加強監督管理等辦法使環境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為充分發揮公眾對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職能,針對本項目開展公眾調查活動,希望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您的意見將為我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環保措施提供有力和有效的依據,促進我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請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下面調查內容里寫下自己的意見。
|
|||||||||||
請您對以下問題進行選擇,同意打“√”
|
|||||||||||
1、您對本項目的了解程度:了解( ) 略知( ) 不了解( )
|
|||||||||||
2、您從何種渠道了解該項目的信息:
報紙( ) 公示牌信息( )民間信息( ) 政府信息( )
|
|||||||||||
3、您認為目前項目區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
大氣污染( ) 水污染( ) 噪聲( )生態破壞( )
|
|||||||||||
4、您認為本項目建設對當地的有益影響表現在哪方面:
改善環境現狀( ) 促進經濟發展( ) 其它( )
|
|||||||||||
5、本項目建設、運行期您最關心的環境問題:
環境空氣( ) 水( ) 生態( ) 噪聲( ) 廢物( )
|
|||||||||||
6、您對本項目選址的看法 :合理( ) 不太合理( ) 無所謂( )
|
|||||||||||
7、你對本工程建設的總體態度:支持( ) 反對( ) 無所謂( )
|
|||||||||||
8、你對該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環境保護有何要求和建議?
|
4.4 公眾參與結果分析
4.4.1公眾參與座談會
時間:2013年1月11日11。參加座談會的有冷莊組、鄧沖組、謝莊組、宋莊組等村民代表、建設單位以及環評單位相關人員,共計17人。
會議由建設單位主持。首先由建設單位介紹了與項目有關的國家政策、項目背景及開座談會的目的;然后環評單位負責人對項目的污染環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有效的環境保護距離等進行了介紹;最后建設單位負責人對加大投資力度、加強環保措施做了保證。
4.4.2公眾參與問卷調查
表4.4-1 公眾參與基本情況表
項 目
|
調查對象情況
|
比例(%)
|
|
發放表格份數
|
210
|
100
|
|
回收表格份數
|
202
|
96.2
|
|
性別構成
|
男
|
152
|
75.2
|
女
|
50
|
24.8
|
|
年齡構成
|
35歲以上
|
121
|
59.9
|
35歲以下
|
81
|
40.1
|
|
文化程度構成
|
中專以上
|
109
|
54.0
|
中專以下
|
93
|
46.0
|
|
區域位置構成
|
北楊莊
|
88
|
43. 6
|
周圍其它村莊敏感點
|
68
|
33.7
|
|
其它
|
46
|
22.7
|
(1)管理部門意見
正陽縣政府管理部門代表認為,污水處理廠工程屬環保工程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項目建設能改善區域水環境現狀,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項目選址符合正陽縣城市總體規劃。在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項目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可以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各職能部門應當協調起來,盡快辦理完善項目審批手續,使該工程盡早開工建設。
(2)公眾意見
公眾意見調查結果統計列于表4.4-2。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
84.2%的接受調查人員表示從公示牌了解到該項目的信息;
85.1%的接受調查人員對項目的建設表示了解;
82.2%的接受調查人員認為當地主要環保問題是“水污染”,其次為“噪聲污染”,占總被調查人員的12.9%;
81.7%的接受調查人員認為本項目的建設能改善環境現狀,55.9%的接受調查人員同時認為能促進經濟發展;
項目建設、運營期最關心的環境問題是“水”,占72.3%,其次是“環境空氣”,占25.7%,但關心“環境空氣”的被調查者多數為北楊莊居民,建設單位應切實做好惡臭污染防治工作,以維持北楊莊區域環境空氣質量;
在對本期工程選址意見的調查中,85.1%的被調查者認為“合理”,13.9%的被調查者“無意見”。表明多數人對本工程擬選廠址持認同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對本工程建設總體持“支持”態度的達86.6%;持“無意見”占13.4%;被調查者中無持“反對”意見的。說明該項目的建設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表4.4-2 調查結果統計一覽表
調查內容
|
統計結果
|
|||||||||||||
您對本項目的了解程度:
|
了解
|
略知
|
不了解
|
|||||||||||
172人
|
30人
|
0人
|
||||||||||||
85.1%
|
14.9%
|
0
|
||||||||||||
您從何種渠道了解該項目的信息:
|
報紙公告
|
公示牌信息
|
民間信息
|
政府信息
|
||||||||||
31人
|
170人
|
1人
|
0人
|
|||||||||||
15.3%
|
84.2%
|
0.5%
|
0
|
|||||||||||
您認為目前項目區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什么:
|
大氣污染
|
水污染
|
噪聲
|
生態破壞
|
||||||||||
22人
|
166人
|
26人
|
14人
|
|||||||||||
10.9%
|
82.2%
|
12.9%
|
6.9%
|
|||||||||||
您認為本項目建設對當地的有益影響表現在哪方面:
|
改善環境現狀
|
促進經濟發展
|
其它
|
|||||||||||
165人
|
113人
|
0人
|
||||||||||||
81.7%
|
55.9%
|
0
|
||||||||||||
本項目建設、運行期您最關心的環境問題:
|
環境空氣
|
水
|
生態
|
噪聲
|
廢物
|
|||||||||
52人
|
146人
|
10人
|
16人
|
1人
|
||||||||||
25.7%
|
72.3%
|
5.0%
|
7.9%
|
0.5%
|
||||||||||
您對本項目選址的看法 :
|
合理
|
不太合理
|
無所謂
|
|||||||||||
172人
|
2人
|
28人
|
||||||||||||
85.1%
|
1.0%
|
13.9%
|
||||||||||||
你對本工程建設的總體態度:
|
支持
|
反對
|
無所謂
|
|||||||||||
175人
|
0人
|
27人
|
||||||||||||
86.6%
|
0
|
13.4%
|
注:在調查表各調查內容的分選項中,有重復選項和未填選項,所以統計結果中各選項人數之和并非總調查人數
4.5調查結果反饋及建議
建設單位承諾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公眾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自覺接受公眾及社會的輿論;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嚴格按照環評報告書提出的要求進行建設;加強與當地群眾的溝通,進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在項目施工和運行中嚴格執行環保相關規定,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自身環境管理能力,將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評價建議建設單位在施工期和運行期應搞好污染防治工作及日常的環境管理工作,定期做好環境監測,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加強與周圍村民的溝通,及時掌握和發現環境問題,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避免對周圍村民產生影響。
5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正陽縣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擬建廠址符合環境功能區劃、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廠址周圍環境質量現狀總體良好,擬定的環保措施基本可行可靠、有效,其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公眾參與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的人同意本項目的建設,也基本上做到了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因此,只要本項目在下一步的工程設計和建設中,嚴格落實本報告書提出的補充措施和各項建議,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本報告書認為:從環保角度而言,本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
6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
名稱:正陽縣青蚨城鎮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正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
郵編:463600
聯系人:姚主任
聯系方式:13513995619
(2)環境影響評價單位
名稱: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蓮花街10號
郵編:450001
聯系人:張文圈
聯系方式:0371-68323224
電子郵箱:yshb2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