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至7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采取統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執法檢查。
昨天,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渭山代表執法檢查組報告,通過檢查,我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穩定,總體尚好。”但是,檢查組同時提出,“當前,浙江省飲用水面臨著資源短缺和水質變差的雙重挑戰。”
至去年底
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
昨天上午,副省長熊建平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針對飲用水安全,近年來,省政府推出各項措施,保護飲用水水源。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定期監測和通報制度,設區市飲用水水源地每年開展一次109項全指標分析,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則是每兩年開展一次。我省11個設區市除衢州、臺州外,其他9個設區市的市本級都具備了雙水源。
至2015年
全省仍將缺水11億立方米
雖然飲用水水質總體尚好,但對于可開發水資源量十分有限的浙江來說,不少問題仍不容忽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口數量的增長,需水量不斷增加,至2015年,我省仍將缺水11億立方米,而我省可開發水資源量天然不足,加上新建蓄水和引調水工程成本較高、周期較長、難度較大,用水形勢仍然嚴峻。
此外,目前全省仍有50個水源地未劃分保護區或劃分不合理,在已劃分保護區的水源地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著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未設置或不規范、防護設施不完善等現象。
省政府提出,適時調整和完善水源地規劃,提高城鄉供水保證率和安全度。加快規劃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建設,力爭到2015年所有城市具備2個以上水源供水能力。
目前
仍有企業違法侵占水源地
據統計,目前杭州、嘉興、寧波等地水源保護區范圍內仍留有約100家違法企業或設施。
“有些水源地雖已劃定保護區,但仍都處于開放式管理狀態,加上排查整治又涉及土地、賠償等問題而不能到位,致使法律明確規定應取締的排污企業或清除的侵占水源地現象,長期取締或清除不了。”
對此,許多委員都提出“要有查處時間表,及時取締,同時要落實具體責任,該怎么搬遷、怎么解決,都要有一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措施。”
此外,據調查,全省91個縣級以上和526個典型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有城鎮人口55.7萬,農村人口257萬,很多地方“垃圾亂拋、污水亂流、糞土亂堆、畜禽亂跑”現象依然可見。
省人大執法檢查組報告稱,“水源地上游及周邊地區不合理開發,企業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加上坡地耕作方式不盡合理,許多公路又跨越水系等,對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省政府提出,堅決取締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所有的違法建設項目。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地長效管理機制。到今年底,全面完成安全隱患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