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布了新型城鎮化的規劃,據財政部官員初步估計,新型城鎮化的規劃,投資需求是42萬億。3月29日上午,北京市資略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合伙人律師徐向東在“2014(第十二屆)水業固廢戰略論壇”指出, “PPP模式將成為城鎮化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而對于水務系統的公私合作有四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圖為 北京市資略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合伙人律師徐向東
徐向東給出了中國式的公私合作(PPP)的定義:政府與公司(當前應包括國有公司)為建設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以及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全過程(當前主要是資本的合作)合作關系,特征是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他認為我國的公私合作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公私合作的三個階段
徐向東介紹,中國公私合作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BOT為主要形式的公私合作模式(PPP)被引入中國電廠等基礎設施領域,主要是外商投資特許權項目。
第二階段,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配套建設項目的投資、建設, 原建設部“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三步曲”建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的管理體系為契機,主要是以城市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為代表。在這個階段外國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均有大量參與。
徐向東認為,中國現在已經處在中國公私合作第三階段,和前兩個階段不同,該階段政策層級高,發文部門多,發文單位數量之多創造歷史之最;此外公私合作范圍外延不斷延伸。
徐向東指出,第三次公私合作的浪潮或者階段不僅僅限于前面所講,2012年財政部設立了中國財政學會公私合作研究專業委員會,提出采用PPP模式破解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減輕政府債務壓力,發改委和工信部近期也起草了《關于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指導意見》,提出采用多元化投資,債券發行等方式來解決。
無論是公私合作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我們現在都是處于PPP模式應用的初級階段,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徐向東說。
水業公私合作四大趨勢
談及水業子系統的公私合作,徐向東認為有四個發展趨勢。
第一、水務子系統的公私合作,已經不可避免的受到第三次公私合作PPP復雜母系統的影響。
第二,水業子系統已經進入“互聯”時代(戰略合作時代),它不僅僅是互聯網、智慧城市,也可以收到新型城鎮化的影響。
第三,水業子系統采用PPP模式實施單獨一個項目的機會越來越少,關聯行業、外延拓展,綜合解決方案商業交易模式將更具有競爭力,比如北京清河治理現在有了新思路,將凡是向河道污水排水的處理廠集中起來,采用互聯技術進行智能化管控,并與河道治理一起,采用PPP的模式來運作。
第四,政府、企業、公民三位一體架構將率先在水務系統形成。隨著公益訴訟穩步、逐步的推進,PPP模式將首先在水業試點,水業公司要謹慎合規,否則要付出巨大代價。民眾對水的感知是最敏感的,水務公司或與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可能要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
徐向東:水務系統公私合作四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