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0曹曼博士天人環境
我國沼氣產業的盈利模式,是業內人士近年來熱議的話題。重點探討的是影響盈利的關鍵因素,包括原料收儲運、產品政策補貼、沼肥利用和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等。道理上都講得通,現實中能否行得通,以及如何操作,需要有明確的答案。
沼氣產業的關聯主體存在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方為農戶時,原料的價格和供應量都沒有保障,產品銷售的安全性和資金回收都有一定風險。對于以復合原料為主的,生產要素的不確定性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主要體現在原料的供應上。
沼氣產業要實現盈利,生產運行要穩定;要實現持續盈利,需實現沼氣產業各關聯主體的共贏。關聯主體包括原料生產、收儲運、用戶、服務商、政府等,共贏指的是各主體的盈利情況比以前有好轉,分別探討如下:
原料生產商。如玉米生產商,秸稈較以前有了新的出路,可以賣給沼氣生產企業,不至于在田里燒了創成浪費;又如水果蔬菜種植商,廢棄物有了出路,不至于亂丟亂倒,還可以換取有機肥;再如能源作物種植商(尤其是在鹽堿地),不但有沼氣生產企業使用,而且還提供有機肥(可治理鹽堿地),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物流公司。增加了新的業務,整合已有車輛,提高資源利用率。有生物質運進去,同時有有機肥運出來,科學調配路線,來回不放空車,增加行車效率。考慮生物質生產和施肥的季節性,而且不一致的現實情況,可采取就地存放生物質或有機肥,如田間地頭挖沼液儲存池,秸稈打捆就地放在田里。
用戶。包括使用沼氣和有機肥兩種情況,一般使用沼氣的是居民和汽車主(凈化提純),居民產生生活廢棄物,可以用來對換沼氣;使用有機肥的是農業或農場主,可以用生物質對換有機肥。結果不但增加了新能源,方便生活;而且可以利用生活廢棄物換取能源,降低生活成本,彼此形成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