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2015)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即將召開前夕,科技日報記者來到宜興環科園采訪欣聞,今年來,宜興環科園環保等主導產業逆勢上揚,優勢不斷放大,支撐了園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園應稅銷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10%,其中前30位環保骨干企業中,20家增幅超過100%。
面對依然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新常態新要求,宜興環科園何以繼續保持如此發展態勢?“近年來,我園堅持走構建人才高地、引領技術高地、融匯資本高地、打造產業高地的‘四高’新路,全力推進創新驅動,擴大開放合作,整合優質資源,把多年積淀的基礎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宜興市委常委、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峰如是說。
集聚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宜興環科園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是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在去年11月國務院批準出臺的《蘇南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把宜興環科園作為重點建設的創新核心區之一,還提出,要扎實推進宜興環保產業創新基地等創新載體建設,建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國際化、創新型服務型科技新城。
“近年來,我園和全國一樣,處在‘三期疊加’特殊階段,面臨著經濟風險積累性重壓,承受著發展路徑轉軌、生產組織方式轉型的‘雙重’考驗。特別是國家一系列新政的出臺,倒逼園區發展提前進入‘拐點’,面臨著轉型、變革的壓力。我園實體經濟的運行,也是風雨兼程,步履維艱。”朱旭峰說。
如何破題?按照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核心區的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充分放大國家和省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全力加快企業、園區、科研機構、金融、央企的大協同、大整合,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熱潮。朱旭峰說,“我們著力讓更多企業、經濟實體分享國家戰略的創新紅利、政策紅利,把多年凝聚的資源優勢、基礎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
值得一提的是,宜興環科園除了讓企業、科研單位等成為國家政策的“受益者”外,更是有的放矢出臺了從人才引進、兼并重組、科技金融、國際合作等“一攬子”扶持企業加快轉型發展的自身政策。同時,瞄準新人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引進資源、整合資源,培育和孵化了一批科創型企業、創新型團隊和眾多的產學研合作體,推進環科園從“招商洼地”走向“政策高地”。
在朱旭峰看來,“政策高地”,不但提振了企業家在階段性轉型“陣痛”中對新常態的把握能力和信心,更是為宜興環科園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爭當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核心區)的“排頭兵”,創出了發展新優勢。
如今,這里的環保企業與國內外30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正在實施的研發項目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340多項。其次,園區還建立了中德、中日、中荷、中芬、中丹、中加、中韓、中新等十大國際技術對接中心,正在實施的國際先進環保清潔技術示范項目51個。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有著40多年產業積淀的宜興環科園,一批創新能力弱、走市場潛規則、低價中標的“江湖郎中”,正在快速退出。與此同時,一批通過轉型突圍的“雙創”企業,已開始告別單純以水處理為主,向氣、聲、固、土、儀和資源利用全方位拓展,一批細分領域“單打冠軍”更是嶄露頭角,環境治理“全科醫生”雛形初顯。
構建現代產業生態體系,打造“中國環保第一園”
在宜興環科園人眼里,新常態蘊含新機遇,大戰略引領大發展。那么,宜興環科園如何來推進?
新常態下,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關鍵是構建一個現代化的生態產業體系。今年,宜興環科園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契機,按照園區面向2020年設定的目標定位和主要任務,在提升承載能級上,重點加快建設中宜環境醫院、江蘇省環保技術創新中心和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所、中節能(宜興)環保產業園、國際環保技術轉移對接中心等。其中,“中宜環境醫院”,依托環保產業集群優勢、市場占有率優勢、技術創新實力優勢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支撐優勢,以宜興環保產業集團為龍頭,以環保特色優勢企業為依托,集成與整合人才、技術、項目、資本等要素資源,構建“一站式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
在服務企業創新上,重點形成完善的科技轉化機制,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撐體系,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扶持一批科技型領軍企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四新”冠軍等。就拿完善的科技轉化機制來說,將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法,與海內外高校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成果向園區集中。每年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其中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30項以上。每年引進掌握核心技術、能組織調配產業要素的高層次創業人才50名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5個以上。
在提升園區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上,今年以來,啟動實施“環保精英”全球招聘計劃,面向全球招聘環保產業中急需的研發、投融資、國際法務、企業高管等精英人才,力爭每年引進各類專業人才200名以上,為環保走向高端化、國際化建立通道和平臺;聯合國家有關部門,面向全國環保行業開展環保創新創業大賽;舉辦第三屆(2015)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合作、交流的環保平臺,成為環保業界公認的“博鰲論壇”。
“到2020年,環科園要形成全國最大的環保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國環保技術創新高地和全國環境服務示范園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環保第一園’,建設成為國際化科技創新城;園區工業銷售規模突破2000億元,其中環保產業銷售規模達到1200億元,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環保第一園”,成為全球環保產業中樞。”朱旭峰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