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13家社會團體共同發起制定了《湖南省公民環境保護行為準則》,
經向社會公眾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后,已于2015年環境日前夕向全社會公布。
據統計,2015年1月~10月,湖南省98個江河監控斷面中,Ⅰ類~Ⅲ類水質斷面共93個,占比達94.8%,同比上升6.1%。全省14個市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6.9%(按照新標準評價),其中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常德、張家界這6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4.7%,同比上升14.1%。
為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湖南省出臺了《湖南省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起草了《關于清理整治環境保護違規建設項目的指導意見》,擬對歷史形成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整治。
長株潭地區加快推進城市老工業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或改造。開展污染源解析和預警預報工作,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氣特別防護機制。
2015年,湖南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工作,運用新《環境保護法》嚴打環境違法行為,環境質量得到逐步改善。
防治污染改善環境質量
成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域覆蓋支持省
湘江是湖南人的母親河,保護和治理好湘江是湖南人共同的責任。“十二五”以來,湖南省認真組織實施國務院批復的湘江重金屬污染防治方案和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和治理。
2013年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啟動以來,湖南省共實施整治項目1740個,湘江流域內淘汰關閉涉重企業1182家,涉重企業數量比2008年減少了50%,湘江干流500米范圍內的2273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部退出。通過綜合施策、分類指導,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婁底錫礦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五大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湘潭竹埠港28家重污染企業已于2015年10月整體退出。
此外,湖南省還加強重點湖庫水污染防治,東江湖、水府廟、柘溪水庫和鐵山水庫納入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湖庫。大力推進城鎮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2010年以來,全省建成縣級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141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115座,配套建設管網6498公里,完成安全飲水工程建設7433處。
據了解,為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湖南省已出臺了《湖南省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突出治理大氣污染,湖南省制定實施《湖南省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深入推進重點城市、工業企業、道路及建筑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等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湖南省2015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要求,全省PM10比2014年下降3%,并明確了747個整治項目。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741個,完成率達99%。國家考核的大氣環境質量指標PM10濃度下降6.7%,超過下降3%的控制目標。
湖南省長株潭地區加快推進城市老工業區重污染企業的搬遷或改造,加強道路和建筑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等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開展污染源解析和預警預報工作,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氣特別防護機制。
湖南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37臺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65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已全部完成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在全省水泥企業全面執行氮氧化物排放新標準,比國家要求提前一年。
2010年,湖南省被列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省,連續3年開展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工作,并提出整縣推進、以獎代補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思路。2013年和2014年,湖南省通過競爭立項確定了28個縣(市、區)開展試點,覆蓋到8000多個行政村。
2015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域覆蓋工作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工作。2015年,湖南新啟動了97個縣(市、區)的整治工作,目前全省125個縣(市、區)全部啟動了整縣推進工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
2015年初,湖南省確定的120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并納入了省政府績效考核。截至12月,所有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整治項目,總投資額為12.9億元,已完成投資比例達100%。
據悉,2015年,環境保護部、財政部將湖南省定為年度唯一新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域覆蓋支持省。
利劍出鞘嚴懲違法行為
實施行政拘留117人(次),起訴57人
自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湖南省認真貫徹,明確提出環保部門將工作重心從偏重事前審批轉向同時加強事中、事后全過程嚴格監管上來。
湖南省從2014年開始,探索建立有計劃、全覆蓋、規范化的計劃執法制度,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環境污染隱患大排查。2015年,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19.3萬人(次),檢查企業和建設項目6.1萬家(次)。按照新《環境保護法》及配套實施辦法等規定,全省共實施限產停產120起、查封扣押79起、按日連續處罰3起。
2015年,按照國家部署,湖南省政府下發《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實施意見》和《湖南省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方案》,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對全省56個縣(市、區)、26個工業園區和135家企事業單位進行督察整改。
湖南省共檢查企事業單位40389家,較2014年隱患大排查活動增加26242家,共責令停止建設285家,責令停產887家,責令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1279家,關停取締945家,罰款602家,2694家企業已完成整改。同時,督促115家工業園區中的企業辦理了規劃環評,76家企業的污染集中治理設施已建成或投運。
湖南省還起草了《關于清理整治環境保護違規建設項目的指導意見》,擬對歷史形成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整治。
湖南省建立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省級和大部分市、縣建立了由環保部門和公安、法院、檢察機關組成的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出臺了《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意見》、《湖南省涉嫌環境污染違法或犯罪案件移送和線索通報工作程序》、《湖南省涉嫌環境違法或犯罪案件調查取證工作規程》等,設立了省公安廳駐省環保廳工作聯絡室。
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湖南省大力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工作,強力打擊環境污染犯罪行為。
2015年1月5日,新環保法實施后的湖南首例環境污染入刑案公開審理,25歲的喻德強因無證經營鋼材除銹加工作坊,且無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和環保審批手續,對周圍水質造成嚴重污染,被法院當庭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萬元,即日實施逮捕。株洲翔遠工貿有限公司在石峰區金盆嶺非法傾倒3.49噸危險廢物,3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湘潭建發偉業混凝土有限公司向水體超標排放污染物,被處按日連續處罰70萬元……
湖南省環境監察局局長王盛才介紹,過去企業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有了按日連續處罰這個手段,企業從過去的一次罰10萬元,到現在每天罰10萬元,直到違法行為終結,大大加大了對企業的經濟處罰力度。過去主要靠行政手段,現在對于一些情節特別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環保部門可以移送公安機關,可以適用行政拘留和判刑。
據統計,截至2015年5月底,湖南省2015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6萬余人(次),檢查企業1.4萬余家,責令停止建設企業177家,責令停產企業912家,責令限期改正或限期治理企業630家,關停取締349家,處罰違法企業270家,實施查封扣押39起。
2015年,湖南省各級環保、公安部門共辦理環境污染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35起,實施行政拘留117人(次)。辦理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6起,起訴57人,各市州環境違法案件均突破零移送。根據環境保護部2015年統計結果,湖南省環境污染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數位列全國第三,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數位列全國第十二。
推進環保機制體制改革
建立科學完備省級責任體系
2014年以來,湖南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機制體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健全環境保護責任體系。2015年初,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湖南省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和《湖南省重大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兩個重要文件,在全國率先建立責權明晰、科學完備的省級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抓好兩個文件的貫徹落實,14個市州和80%的縣(市、區)均制定出臺了相應的實施方案或細則。據了解,湖南省環保廳還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對市州年度重點環保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加強督促指導。
著力推進環境保護市場化改革。湖南省制定出臺了《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暫行辦法》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實施方案》。為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進一步修訂完善了《湖南省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管理辦法》,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及管理工作的通知》,規范建設項目總量指標審核程序。
同時,起草了《湖南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將以省政府名義印發實施。全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穩步推進,排污權初始分配基本完成,對14個市州8876家企業分配核定了初始排污權,全省已正式批復成立10家交易管理機構。同時,湖南省探索建立了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運營、環境污染損害責任保險等制度和機制。
進一步下放環評審批權限。湖南省著眼強化省級執法監察、環境質量監測考評職責和市縣基層日常監管及污染治理責任,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環境保護部統一部署,2013年參照省級權限,向長沙市下放四大類21項環評審批權限,2014年向各市州下放23類39項環評審批權限,2015年再次下放18類審批權限,省本級審批的項目減少50%左右。
在下放環評審批權的同時,湖南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強化市、縣監管責任,培訓提高市、縣環保干部業務水平,力求放得下、接得住、管到位。湖南省環保廳還出臺了《湖南省環境影響評價分段時效管理制度》及加強相關中介機構監督管理的辦法,提高環評審批效率,審批時間比原來縮短1/3。
全面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
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較2010年明顯減少
“十二五”國家下達的湖南省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為:到2015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較2010年減少7.2%、9.8%、8.3%、9%。
湖南省注重抓結構調整,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加快實施一大批重點減排工程。“十二五”期間,湖南省與國家簽訂的190個“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重點項目已全部完成。其中,要求2015年完成的重點減排項目為7個, 已全部完成,部分經環境保護部同意替代的重點項目也已全部完成。
湖南省政府與市州政府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責任書要求完成的重點項目共1200個(含國家重點項目190個),除經環境保護部和省政府同意對部分項目進行調整替代、取消外,僅有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項目未能按期完成。這些重點項目的建成為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發揮了很大作用,并為“十三五”減排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根據環境保護部《珠三角及周邊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方案》(以下簡稱《限期治理方案》)要求,湖南省要完成114個限期治理項目。省環保廳總量控制處負責人介紹,除湖南柳化桂成化工有限公司4#、5#、6#鍋爐脫硫與除塵改造項目因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永州江華坤昊實業有限公司1#燒結機脫硫項目在建,常德市常盛玻璃有限公司1#生產線清潔能源替代改造項目一直停產、承諾恢復生產之前完成項目建設外,其余均已完成。
湖南省采取約談、預警等方式全力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2015年7月,對列入《限期治理方案》的省內大氣污染限期治理項目進度滯后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約談,要求加快項目建設,年底前全部完成。對年度重點減排項目建設進度滯后的婁底市、張家界市、湘西州等市州下發了預警函。
這位負責人介紹,湖南省還在火力發電廠、污水處理廠設立了專職環保監督員,加強減排設施的運行管理。
通過這些措施,“十二五”前4年,湖南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指標分別較2010年同期下降8.35%、8.91%、12.14%、8.48%,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115%、91%、146%、95%。在此基礎上,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4項指標又在2014年基礎上下降了1.2%、4.4%、0.58%、8.86%,預計2015年較2010年分別下降9%、10%、13%、11%,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減排指標。
出臺優惠政策 強化科技支撐
環保產業保持25%增長速度
近年來,湖南省積極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強化科技支撐。全省環保產業有望實現年產值1600億元的目標。
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2015年5月,湖南省政府出臺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兩個重要文件,為全省環保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相關部門制定出臺了扶持環保產業發展在相關立項、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按照環境保護部對湖南省環境服務試點工作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環境服務業試點工作。在原來已確定的第一批、第二批共27家試點單位的基礎上,又組織進行了第三批環境服務試點。第三批試點工作著重在第三方監測,有12家單位被列為試點單位。
推動培育環保市場。湖南省組織環保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評選出中聯重科等10家走出去先進單位,對每家單位獎勵20萬元。每年組織省內知名、骨干環保企業參與香港、澳門國際環保展,展示省內環保產業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多次組織和安排對重點環保企業進行調研,了解現階段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組織赴省外進行業務對接和交流,組織召開環保產品、服務對接會。
組織開展污染治理重點技術科技攻關。湖南省研發推廣運用了工業廢氣脫硫脫硝、重金屬廢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收運與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等一批先進技術和裝備。通過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省環保產業連續幾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2014年生產總值達1352億元,成為全省新千億產業,2016年有望實現年產值達1600億元的目標。
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監測體系覆蓋縣級行政區
近年來,湖南省大力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保障監察、監測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加強環境執法培訓,加快推進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整改為契機,湖南省大力加強環保隊伍的思想作風和工作機制建設。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環評審批、環保專項資金管理、環境執法等問題,湖南省出臺了《環境影響評價分段時效管理制度》、《環保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湖南省公眾訴求環境問題信息跟蹤查辦管理辦法》等28項權力運行和保障制度。同時,積極引導將環保隊伍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環境監管執法上來。
加強環境執法培訓。湖南省圍繞新《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的實施,結合全省環境監察與應急重點工作,連續第5年組織開展全省環境監察與應急管理崗位全覆蓋視頻培訓班,省級層面集中培訓環境監察骨干1680人(次)。據悉,2015年,湖南省環保廳還聯合省公安廳組織335名基層治安偵查大隊長和環境監察大隊長開展培訓,進一步加強聯系和溝通,提高聯合執法水平。
加快推進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從2014年開始,湖南省啟動實施了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建成覆蓋全省所有縣級行政區及重點功能區的大氣、水、土壤環境監測體系,取得較大進展。
目前,在大氣環境方面,湖南省已經形成了所有市州政府所在城市按新6項標準的監測能力,縣(市)政府所在城鎮按老3項標準的監測能力。在水環境方面,已經形成省、市、縣三級分級負責,覆蓋各主要江河湖泊及縣城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監測能力。土壤質量的監測網絡還有待國家出臺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