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 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二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8-03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瀏覽次數:67
核心提示: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 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二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具體內容如下:
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桂政辦發〔2018〕8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已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8年7月20日
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
為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城鄉人居環境,根據《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桂發〔2018〕13號),制定本作戰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環境問題為突破口,以鎮(鄉)、村為主戰場,以城鄉污水、垃圾、固體廢棄物、農業面源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動員整合各方力量和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升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能力,進一步改善我區生態環境質量,為建設美麗廣西、實現永續發展打牢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以規劃為引領,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廣西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專項行動,加強整體布局,做好項目銜接。綜合評估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因地制宜做好科學選址、規劃設計、打包建設等工作。
——堅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設施的關鍵和薄弱環節,根據實際需求和前期工作進度,區分輕重緩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優先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明確目標,選準項目,倒排工期,分期分批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落實責任、形成合力。強化全區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的責任,明確部門分工,市、縣負責抓落實,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強化監督考核和激勵引導,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
——堅持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合理確定投融資模式和運行管護方式,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和建設管護機制創新,探索規;、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模式,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充分發揮效益。
二、工作目標
(一)水污染防治目標。到2020年底,全區所有城鎮均具備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其中,南寧、柳州、桂林、北海市實現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其他各設區市污水處理率總體達到95%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總體達到85%以上;城市建成區內河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力爭鎮鎮建成污水處理廠并盡快投入運營;完成1700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系統。
(二)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目標。到2020年底,全區各設區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南寧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縣城(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全區各設區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占比達到50%以上;現有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達標穩定運行,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進一步完善;設區市餐廚垃圾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體系基本形成;鎮級垃圾轉運或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區90%以上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以上;新增煤焦油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和無害化處置能力顯著提高。
(三)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目標。到2020年底,全區各市、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畜禽糞污全量化處理利用設施裝備(或配置足量可消納土地,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全量處理利用糞污);全區農村戶用沼氣池入戶率穩定在50.75%,探索和推廣沼氣全托管、聯戶集中供氣等多種建設經營模式,提高沼氣池使用率。
(四)濕地及自然保護區防護目標。到2020年底,全區濕地面積不低于75.43萬公頃;全區各自然保護區保護設施進一步健全,保護能力進一步提升。
(五)生態環境監測目標。到2020年底,全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設施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
三、主要任務
(一)水環境治理設施項目。
1. 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實施污水直排口截污、老舊管網改造工程,在此基礎上分步實施雨污分流。結合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及提標改造。加快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將污泥處理處置由直接填埋逐步轉向資源化利用。2018年,完成36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網200公里以上;建設3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項目。2019年,完成3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網200公里以上;建設3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項目。2020年,完成9個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網200公里以上;建設3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項目。(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環境保護廳;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扎實推進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實現鎮鎮建成污水處理廠。按照“廠網同步”建設原則,補齊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短板,提高污水收集率,切實發揮污水處理設施的社會效益。2018年,力爭完成40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新建污水收集管網200公里以上。2019年,力爭完成110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網400公里以上。2020年,力爭完成114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新建污水收集管網450公里以上。(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水利廳、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 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優先選擇基礎較好、群眾積極性高、資金整合力度大的村屯開展整治工作,到2020年完成1700 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8年開展5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9年開展6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20年開展6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鄉村辦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4. 實施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強化工業集聚區污染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系統,保證工業集聚區內污水應納盡納、集中處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到2020年,全區106個自治區級以下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加強36個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管理和配套管網建設,確保處理設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進一步健全管網,全面提升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
1. 實施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短板,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比重。加大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排查整改力度,確保全部實現達標穩定運行。加快餐廚垃圾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2018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15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24個,開工建設轉運站項目30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6個。2019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17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12個,開工建設轉運站項目36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6個。2020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4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1個,開工建設垃圾轉運站項目24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2個。(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全面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及時關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分階段清運和處理陳年垃圾,基本消除垃圾山、垃圾溝和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現象。完成不少于257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封場、取締和生態恢復。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按照“縣有場、鄉有站、村有點、屯有箱、戶有桶”的目標和“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建設不少于500個村級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項目,鞏固完善“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片區處理”、“村屯就近就地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鞏固“清潔鄉村”活動成果。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合理規劃布局鄉村廢棄物資源回收網點和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點,推進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工作。完成2個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創建工作,加快推進一批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示范縣建設。(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農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特殊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項目。
1. 實施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建設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體系,以動力蓄電池回收網絡和溯源管理體系建設為主體,構建閉環管理機制,落實汽車、電池以及回收利用等企業相關責任,建立符合我區發展特點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欽州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有價元素高效提取、材料性能修復、殘余物質無害化處置,建設1萬噸/年的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項目。推動廢舊動力蓄電池無害化、規范化、高值化利用。推進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建設,以錫、銻、鉛、鋅、銦等有色金屬為主的資源開發和就地精深加工。加快企業搬遷入園進度,在礦區、園區內形成“采—選—冶—深加工”和以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為基本框架的循環產業鏈。重點建設河池次氧化鋅綜合回收鋅銦銀循環經濟項目。2018年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7%;2019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以上。(牽頭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全區各設區市現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改造升級,確保轄區內醫療廢物安全妥善處置,并保障處置能力略有盈余。推進邊遠、交通不便利的縣(市、區)建設醫療廢物收集、中轉站,督促現有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加強運輸工具投入,確保各設區市醫療廢物得到及時安全處置。2019年建設全州縣、隆林各族自治縣醫療廢物處置中心。2020年建設龍勝各族自治縣、那坡縣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 實施危險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工程。完善全區危險廢物收集與運輸體系,規范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置和利用,使全區危險廢物處置需求與能力基本匹配,基本建立全過程管理機制,實現危險廢物安全、妥善處置。2018年,建設完成廢渣中重金屬綜合治理回收、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廢印刷電路板資源回收、煤焦油綜合利用、特種油品生產改擴建等5個項目。2019年,建設河池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水泥窯協同處置10萬噸/年工業廢物、含鎳鉻固體廢料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產業園配套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等4個項目。2020 年,建設北部灣工業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鐵山港工業園區危險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桂林年利用20萬噸電鍍污泥等項目,使全區危險廢物處置需求與能力基本匹配。(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設施項目。
1. 培育畜禽糞污利用第三方服務能力工程。扶持全區20個非國家級畜牧大縣建設一批抽糞專業合作社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為養殖戶糞污處理、種植業使用有機肥等提供服務。支持購置糞污抽取、運輸和噴淋等設備設施,建立互惠互利合作機制,提升縣域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覆蓋面。2018年重點研究總結玉林市福綿區第三方服務畜禽糞污處理利用經驗,形成政策支持模式。2019年、2020年分別在10個非國家級重點項目縣扶持建設一批抽糞專業合作社等。(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農村有機垃圾沼氣化處理工程。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及農業畜禽糞污沼氣化處理工程,以村為基本單元,以農業流域、種養結合區為重點,以點帶面,構建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模式,助推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2018年,全區新建中小型沼氣工程150處,規;笮驼託夤こ3處,農村有機垃圾戶用處理沼氣池4000戶,沼肥管道化集中供給和沼肥深加工示范10處。2019年,全區新建中小型沼氣工程300處,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3處,農村有機垃圾戶用處理沼氣池6000戶,沼氣池管網提升改造2萬戶,農村沼氣鞏固提升工程試點補貼5萬戶,沼肥管道化集中供給和沼肥深加工示范20處。2020年,全區新建中小型沼氣工程300處,規;笮驼託夤こ3處,農村有機垃圾戶用處理沼氣池5000戶,沼氣池管網提升改造2萬戶,農村沼氣鞏固提升工程試點補貼10萬戶(含2019年5萬戶),沼肥管道化集中供給和沼肥深加工示范20處。(牽頭單位:自治區林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生態涵養設施項目。
1. 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逐步建立包括自然濕地保護、退化濕地恢復、濕地生態效應補償機制、濕地生態紅線、濕地生態系統評價和動態監測預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加大我區濕地保護修復力度,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2018年,在全區5個國家濕地公園或濕地類型保護區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9年,在全區6個國家濕地公園或濕地類型保護區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20年,在全區5個國家濕地公園或濕地類型保護區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牽頭單位:自治區林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自然保護區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全區9處自治區級林業自然保護區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管護站點、巡護道路、標識標牌、防火設施、資源監測等方面的保障能力。2018—2020年,每年分別在全區開展3個自治區級林業自然保護區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牽頭單位:自治區林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設施建設工程。通過整合優化、改建新建設施等方式,加強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輻射、生態狀況等要素的環境監測能力。2018年,新增酸雨自動采樣儀、近海在線監測儀等監測設備,新建小型水站。2019年,新增大氣監測立體走航觀測車等監測設備、新建地表水小型水站、地下水水質監測站、近岸海域自動監測站以及地面觀測站等各類監測站點151個,推進土壤樣品庫總平配套工程建設。2020年,新建大氣環境質量監測背景站、大氣沉降監測站點、地表水小型水站、地下水水質監測站、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以及地面觀測站等各類監測站點213個。此外,購置有機污染物、重金屬、危險廢物等大型監測分析儀器設備。(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各牽頭部門要根據本作戰方案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實措施和年度工作細案,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加強對項目實施的指導、督促、協調。各市、縣人民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明確部門職責分工,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項目建設各環節有人抓、抓到位、出實效。自治區牽頭部門每季度將工作進展情況統一報送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由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匯總后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
(二)簡化審批流程。全區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綠色通道”,各相關單位要按開工時間倒排前期工作進度,相關部門要優化工作程序,采取聯合審批、多評合一等多種方式,加快推進投資許可、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評審批等前期工作,盡量縮短評估周期和審核周期。要進一步強化自治區、市、縣三級前期工作經費保障,確保前期經費需求。
(三)加大資金籌措。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部門要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溝通銜接,最大限度地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全面實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對采用PPP模式建設的項目,自治區財政按照項目規模給予一定比例的獎補資金。各相關部門按照來源不變,各負其責的原則,高效整合部門專項資金,優先支持行業污染治理項目。全區各地各部門要區分政府和企業責任,督促相關企業等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積極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長期的有關專項貸款投向項目建設。
(四)創新體制機制。各地各部門要圍繞生態環境保護設施的管理運營機制積極探索創新。鼓勵各地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實行一體化經營,避免“供水賺、污水賠”、“城市賺、農村賠”的局面。加快推進鄉鎮集中供水設施建設,盡快推動實施鄉鎮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費與自來水費綁定征收。探索建立污水垃圾處理的農戶繳費制度,鼓勵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保障運營單位獲得合理收益,并建立財政補貼與農戶繳費合理分攤的機制。鼓勵各地使用農村閑置的沼氣池消納處理部分生活污水,充分發揮沼氣池的經濟和環境保護效用。創新園區建設運營新模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專業化園區運營商,推進建設專業園區,引進有產業鏈整合運營能力的龍頭企業、商(協)會與當地政府合作共建園區。
(五)加強項目管理。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扎實做好項目規模、選址、工藝、設計等前期工作,避免反復。積極推廣采用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鼓勵地方采用整縣打包的方式,由專業化建設運營商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要將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列入地方年度建設計劃和投資計劃,及早確定項目的行政主管部門和運營管理單位,完善項目相關配套設施,保障項目運營經費,確保生態環境保護設施項目后期的正常運營。自治區各相關部門要加強項目跟蹤指導,項目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困難和問題,及時報告自治區人民政府。
(六)強化考核監管。自治區將把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與自治區正在實施的縣域經濟考核相結合,并納入各市、縣和各相關單位年度績效考評范圍,列為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政績考核內容。自治區牽頭部門要建立健全定期督辦、定期通報、定期考核制度,定期開展專項督查,自治區將通過生態環境質量倒逼機制,對工作滯后、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市、縣及相關部門進行預警、通報、約談,督促抓好整改。自治區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工作進度快、質量好的市、縣給予獎勵。自治區牽頭部門和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實施目標管理,加強動態監管,對確有實際困難需變更項目和建設內容的,必須在該年度第一季度前申報,由自治區牽頭部門按項目總量不減、年度任務量不減的原則進行調整。要加強宣傳引導,組織和動員相關企業和廣大群眾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2018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高級研討會日程60個專家報告.doc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關鍵詞: 生態環境保護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德阳市| 南昌县| 新和县| 洞头县| 育儿| 元江| 突泉县| 于田县| 疏附县| 常宁市| 宁波市| 安达市| 灵宝市| 金乡县| 昆山市| 麻栗坡县| 郸城县| 澄城县| 苍南县| 金堂县| 同江市| 合川市| 霍林郭勒市| 庐江县| 临湘市| 依安县| 定兴县| 阜城县| 竹北市| 鹿邑县| 新源县| 唐河县| 沙河市| 黄骅市| 瑞安市| 郑州市| 大新县| 桃园县| 离岛区|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