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建功新時代——上海制造新氣象新作為
威派格:城市智慧供水 讓“最后一公里”流出安全的水
編者按:為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產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人民網上海頻道與中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即日起聯合推出“壯麗70年·建功新時代——上海制造新氣象新作為”主題報道。
系列報道重點挖掘新時代“上海制造”發展歷程中先進的思想、優秀的作品、神奇的科技、震撼的工程,講好上海故事,傳播制造精彩,展示上海產業人勇當排頭兵、先行者的不凡業績,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
水安全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治水興水是民族的大業。“最后一公里”的安全用水更是頗受百姓關注。
全流程的數據監測、對設備問題的提前預警、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場景生活習慣進行用水的個性化設計……威派格抓住了智慧水務的時機,為客戶提供了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的“硬件+軟件+服務”的城市智慧供水整體解決方案。
當記者走進威派格總部基地,從室外建筑設計到室內的細節設計,都能感受到水的元素。主辦公樓的造型是一艘漂浮在水面上的游輪,樓層指引是激起的水滴,廠區內也是園林化設計。
“用心于水、綠色未來。” 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楊峰介紹,這是威派格從創建之初起就一直秉承的企業使命,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堅守工匠精神,這一切又讓威派格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未來發展戰略。
自主研發塑造高端制造業品牌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雖然自來水廠和水務公司的管道將現代生活的汩汩細流傳至千家萬戶,然而,生活用水的水質和安全、供水的設備出現故障、停水后物業無法及時維修等狀況也時有發生。
威派格創建于2007年,當時中國的供水設備行業尚是一片“紅海”,大量公司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進行“價格戰”。面對當時的行業狀態,威派格決定以技術和品質立足,通過品牌定位在“紅海”中開辟高端品牌的“藍海”,因而必須開發自己的一系列專有技術來支撐高端品牌的定位,并在營銷端發力將品牌落地生根。威派格用4-5年的時間實現了這一目標。
在品質得到市場廣泛認可之后,威派格和整個水務行業仍然面對著兩大問題:其一,一部分房地產商出于成本控制因素考慮,未必會將住宅區二次供水設備的品質看得重要,設備投入使用后容易出現問題。其二,當時住宅區的二次供水設備由物業負責運維,而物業委派的管理人員通常不具備足以獨立檢修設備的專業能力,設備制造公司出質保期后沒有維修義務,即使維保期內的設備由于廠家技術人員無法及時趕到,因此停水后難以高效處理、及時恢復。
威派格在這些現實問題的驅動下進行了第二次技術轉型,致力于依托互聯網提供更好的技術與服務。自2012年起,威派格對其產品進行了重新設計開發,通過以軟件對設備進行在線故障診斷的方式,協助物業預防和處理停水等意外情況,從而為百姓提供便利,也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然而,至2014年為止,威派格雖然在技術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并在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上可以踐行,但是使用其他公司的供水設備的物業難以高效檢修設備,問題依然存在。
2015年,整個中國水務行業迎來了機遇與轉型,威派格才真正的“破冰”。這一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公安部、衛計委聯合出臺文件,指出當時的二次供水管理不夠規范和專業,應將專業機構的管理范圍擴展到“最后一公里”,因此鼓勵全國范圍內的水務公司代替物業成為住宅區二次供水的運維主體,從而保證百姓的水龍頭中流出的是安全的飲用水。
政策推動了上述問題的解決,也為威派格和水務行業向“智慧水務”的轉型提供了機遇和助力:與房地產商不同,水務公司必須對二次供水的產品和服務質量負全責,因此不會僅僅考慮成本,也會將品質與服務視作重中之重;在政策的助力下,水務行業由原來的分散的“紅海”化競爭轉由向頭部企業集中。
從提高運維效率轉型發展為智慧水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威派格從以“小區”為單位的分散銷售轉向以“城市”為單位的集中銷售,從僅僅負責自己公司的設備管理轉向對行業內所有設備進行物聯網化改造并進行統一管理。威派格于2015年更名股份制改造時“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開啟了由二次供水設備制造商向以工業互聯網理念的智慧水務綜合解決方案的科技物聯網企業戰略轉型。
“標準化設備上線以后,以前焊接需要20多人,現在節省了一半,只需要10多人。” 威派格技術部工藝工程師李工說。威派格一方面通過標準產品的機器人全自動化生產,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勞動、突破了人工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瓶頸;另一方面,也為各城市的水務公司提供個性化的設計。例如,將不同城市不同用水特征用戶的水泵配置等根據其用水習慣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提高運轉效率,解決能耗高的問題。
更令人矚目的是,通過對軟件的自主研發,威派格實現了“既垂直又平行”的全流程模式,使得“整套運維管理方案”更為貫通和高效。威派格軟件開發中心工程師李工介紹,威派格在智慧水務理念的引領下開發了智慧平臺,以城市為單位,將包括老舊設備、友商設備在內的全行業設備連接到平臺上,整合城市互聯網系統,貫穿設備、網絡和云端等多個層級,打通抄表、熱線、漏損分析等多類軟件,多點、高頻地采集從水源地、水廠到小區整個生產系統及調度系統的大量數據,在平臺上進行匯總、呈現與分析,形成囊括整個供水系統的物聯網,迭代到“智慧水務”。通過這種集成的新模式,水務公司得以“從源頭到龍頭”全方位、全流程地監測余氯值等水質數據,從而完成“讓百姓放心用水”的使命。
同時,威派格交付運維中心工程師曾工介紹,通過對供水設備的數據監測與分析,智慧水務管理平臺能夠提前發現設備異常及潛在風險,提早通知一線管理人員進行檢修或由專業人員遠程干涉設備運行,即便設備最終仍然出現硬件問題,也能通過在線檢查發現問題所在,幫助專業人員提前準備好相應維修工具及配件,從而大幅縮短處理設備故障所需時間,為百姓帶來切實的便利。
楊峰表示,正是由于“智慧水務”能夠對供水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運維管理、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為水務公司設計整套的業務流程,在其協助下的水務公司才能夠“無后顧之憂地迎接管理二次供水這一全新的挑戰”,政府對二次供水實現規范化管理的政策才能夠以更高效的方式務實地落地。
從傳統供應商到軟硬一體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中國在智慧水務領域目前處于國際上的相對領先水平。”威派格研究院副院長丁凱告訴記者,由于我國目前高樓數量較多、供水設備相對多樣和先進的發展特點,我國在智慧水務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然而,智慧水務還遠未達到發展的頂點,國內智慧水務市場也并未形成規模、達到飽和。‘資本’和‘科技’還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水務行業朝更高效、綠色、安全的方向發展。”楊峰指出,智慧水務已經以其“垂直而平行”的全方位、全流程模式開辟了一種截然不同于以往軟件和硬件公司的全新商業范式。
楊峰認為,智慧水務不停留于如傳統公司般“做一個獨立的單獨系統、在某個特定領域內實現商業化”,而是在“打穿所有物聯網和業務應用軟件”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從設計、咨詢到集成性技術落地的“新的運轉方式、服務形式和商業模式”,從“制造業的合作伙伴、軟件服務型的合作伙伴”轉向“考慮整個水務產業鏈之潛能和行業問題解決的專業集成商”,進而提供超越傳統層面的更好綜合性服務。這種新模式將改變原先水務行業的傳統制造業和傳統軟件業生產服務模式,并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水務垂直域的實現。
2019年2月22日,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在楊峰看來,上市是為了依托資本市場更加全面、快速的提升整體智慧供水解決方案的能力,更好地整合行業資源,加速向服務型智慧水務的轉型,進而形成與智慧水務匹配的產業生態、推動工業互聯網在水務行業的深度探索和落地。
威派格還成立了包括兩大部門和七大中心的研究院。“工業物聯網是一個全新的體系”,丁凱向記者介紹,原先的單個業務部門難以掌握和協調,因此威派格以應用為目的成立研究院,實現對“解決方案、產品、物聯網研發、軟件、硬件、運維”等多個領域部門的全方位覆蓋和貫通,從而以科技帶動企業轉型。
此外, 5G技術賦能智慧水務,也在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互聯互通可以實現全部門的協同,為百姓帶來更多的便利,例如,通過多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讓交水費的流程更為簡單便捷、讓打電話報修設備的居民不必向不同部門多次重復其設備的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