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浙能集團旗下浙江浙能興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浙能興源”)依托環保能源創新,以循環經濟和綜合能源服務“雙輪驅動”,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打造“綠色浙江”、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2022年,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要求,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強化多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同時,鼓勵先行先試,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
浙能興源成立20年來,持續在生物質能源、分布式能源、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治理等重點領域加強技術研究,推動科技孵化和成果轉化,以環保能源領域的不斷創新為綠色發展注入動力,貢獻了多個典型案例。
2014年底,浙江浙能龍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兩臺15兆瓦機組相繼投產發電,木屑、竹屑、廢棄菌菇棒等昔日的農家廢棄物變成了電廠發電的動力源,有力促進了當地民眾增收創收。該公司還將生物質發電與光伏發電、區域集中供熱相融合,目前正積極拓展分布式多能互補場景,打造區域綜合能源中心。
污泥處理是污水處理的末端環節。但由于污泥成分復雜、處理成本高等原因,污泥處理成為制約產業鏈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污泥處置和綜合利用水平,是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浙能興源持續開展污泥資源化開發探索。該公司旗下的紹興濱海污泥清潔化處置示范項目于2021年投運,成為國內首個投運的高比例污泥焚燒超低排放發電項目,日污泥處置能力達2500噸,助力紹興市柯橋區實現了存量污泥消庫清零和增量污泥日產日清。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采用了浙能集團開發的火電超低排放技術,并把原有的大型超低排放裝置小型化,取得良好的污染物減排效果。
平湖獨山港公用熱電聯產項目在污泥摻燒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煤炭+污泥+SRF”耦合概念。SRF是指固體回收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由一般工業固廢等制成,是一種可持續燃料,可在發電廠中替代煤炭等傳統化石燃料。當前,浙能興源正依托該項目,積極推進SRF替煤創新,在熱電聯產領域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當前,我國正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需要統籌能源安全供應穩定和綠色低碳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有助于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和多能互補,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發展前景廣闊。2022年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支持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培育壯大綜合能源服務商等新興市場主體。
浙能興源立足浙能集團能源全產業鏈優勢,著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在綜合能源智慧管理平臺等數字化手段的助力下,實現向多個工業園區、城市終端用戶提供電力、蒸汽、熱水、冷能、壓縮空氣、工業氣體、水、污水處理和固廢處理業務的“九聯供”,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憑借著在循環經濟、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的持續創新探索,浙能興源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成效。截至2023年8月底,該公司累計生產綠色電力20.41億千瓦時、供冷6.57億千瓦時、供汽376.94萬噸,累計處置污泥約95萬噸、垃圾21.6萬噸、污水2.1億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242.8萬噸、二氧化硫1597.84噸、氮氧化物5966.16噸。未來,公司還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堅持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