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成武縣孫寺鎮污水處理站,烏黑的生活污水通過過渡池,變成了可灌溉用水。“過去,一旦碰上旱季,澆灌農作物要到河里抽水,如今田間接上了水管,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就能用來澆灌。”孫樓村村民李艷說。污水變凈,鄉村變亮。從“污水靠蒸發”到“清水繞人家”,孫寺村的變化主要得益于成武縣近年來探索出的“環保+農業”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新途徑。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收集難、成本高、易反復,是各地面臨的普遍問題。2023年底,成武縣建成了涵蓋469個行政村、29個農村社區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建設了346個污水收集池、12個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富含有機物,即使處理達標排放,水體返黑返臭仍難以避免。
“由于生活污水里含有有機物,水的流動性比較差,自凈能力比較弱,時間一長仍會出現返黑返臭現象。”市生態環境局成武分局土壤科科長岳躍春介紹,生活污水含有氮、磷、鉀等元素,同時也是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環保部門集思廣益,另辟蹊徑,探索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案,引進明洋(山東)環境科技公司,采用微生物復合菌好氧發酵技術,生活污水的處理終水由直排水改為灌溉水。這樣一來,處理標準下降了,處理成本也相應降低,而生態效益卻提升了。
“我們利用設備、工藝和菌種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污水處理,污水處理后,再通過菌劑把污水的有害菌消除,把重金屬進行鈍化,達到農用微生物菌劑的標準。”明洋(山東)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延鎮說,公司把該項目在孫寺鎮進行試點,目前,孫寺鎮污水處理站每天處理300噸生活污水,通過過渡池將用于試驗田的灌溉,在不施化肥的條件下,分別采用資源化利用的污水和井水進行灌溉實驗,成效顯著。
污水處理企業把企業盈利點放在后續的農業增效上面,既避免了企業在處理工藝時偷工減料,又達到了推廣使用資源化利用污水的目的,實現了環境改善、農業增效和企業盈利多方共贏的局面。
目前,孫寺鎮正加大全鎮污水收集網絡建設,“環保+農業”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新途徑正全面鋪開。
菏澤日報記者 仝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