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七星關區:落實河湖長制 守護碧水長流
初秋時節,畢節市七星關區白甫河碧波蕩漾,岸邊美景倒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七星關區碧陽湖城市公園
9月19日,漫游在白甫河碧陽街道辦河段的碧陽湖城市公園,湖面上,一群群飛鳥鉆入荷花池嬉戲覓食,一旁的河道保潔員駕著小船,用網兜打撈水面上的落葉。
岸上,湖畔的同心步行街上掛滿了色彩各異的燈籠,沿湖一處正搭建圓形水上舞臺,湖面上靜靜泊著十幾艘帶棚游船,這里將依托碧陽湖水景觀打造古韻十足、國潮風滿滿的開放式國風潮流生活街區——“同心國潮水街”。

“同心國潮水街”實景
“項目今年5月正式啟動,目前進度已超80%,將于近兩月內正式開業。”同心國潮水街項目負責人李洪介紹,主題街區項目在同心步行街原有建筑基礎上,新增商鋪77個、國潮攤位40個,包括水上舞臺、古游船碼頭、兒童樂園、戶外電商直播基地等場地,涵蓋水上演藝、扁舟夜游、特色美食、文創零售、國潮古街、直播互動、古風攝影等新業態。
碧陽湖是白甫河碧陽街道辦河段的一個人工湖。2017年6月,畢節市圍繞碧陽湖打造建成以風情古樓、根雕文玩為特色的同心步行街,“國潮水街”項目建成后,將讓這條步行街煥發新顏。
全長125公里的白甫河,屬烏江水系的二級支流,是畢節人民的母親河,發源于七星關區野角鄉白龍村,流經七星關區、金海湖新區和大方縣,由大方縣牛場鄉匯入烏江支流六沖河。

護河員乘船在七星關區倒天河清理水面垃圾
水景觀打造是盤活“水經濟“的主要舉措,而整治河道環境則是提升水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
流經七星關區鴨池鎮下壩社區的十八河安靜而清澈,幾位護河員一大早就下河工作了。
“我們每天3個人下河,主要負責河道及沿岸的處理,發現有人亂扔亂倒垃圾會及時制止。”護河員徐梅說,以前,河水可干凈了,當地人常常在河里挑水喝,后來日子好起來了,河卻臟了,一度散發著刺鼻的臭味。
為了保護白甫河中上游的十八河,下壩社區進一步深化推進河長制,加強轄區內河道管理保護隊伍建設,提升河道管護水平,按照“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檔”的要求,深入發動群眾,逐漸形成大家共同保護母親河的良好氛圍。
十八河下壩社區村級河長邱建平介紹,他們采取分段劃分,一人一區域,實行包保責任制,每段定位到人、落實到人、包保到人,護河員每天早上8:30以前巡查一遍各自區域內的河流情況,每周二集中整治大掃除,主要清理突出疑難問題,每月一次檢查評比,及時登記上報發現問題。
“選擇護河人員,我們要求具有一定文化基礎、責任心強、綜合素質好、熱心公益事業。”邱建平說,之所以要求嚴格,就是為了使護河工作制度化、長效化,形成人人愛河護河的社會環境。

碧陽湖畔的同心步行街
在七星關區德溪街道,碧玉社區將河長制與村環境衛生結合起來,完善村規民約,不斷增強社區居民的護河意識。
“巡河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碧玉社區的護河員楊友東,平時負責白甫河德溪街道碧玉村段的管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流經社區的河水碧波蕩漾,大家還依靠優美的環境發展生態產業增加經濟收入。
“打開‘河長助手’軟件,點擊‘開始巡河’按鈕后,河長就可以沿河岸徒步巡河。”七星關區水務局河長辦負責人趙小婭說。近年來,該區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在全區推廣使用貴州河湖管理大數據信息系統“河長助手APP”,軟件二維碼在各級河長制公示牌上進行公布,便于群眾監督;著力推進水生態治理常態化、長效化,有效提升了水環境質量和河道生態環境。

七星關區倒天河水庫
七星關區深入推進河長制,聚焦管好“源頭水”,組織建立治水體系,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實現從“有名”向“有實”,從“管住”到“管好”的轉變,讓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景美起來。“生態優先、保護自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廣大群眾自發參與,成為保護河流的美麗風景線。
碧水長流生態美,綠意盎然魅力城。七星關區積極探索構建“管水、護水、治水、用水、活水”的水生態文化治理模式,推行河長制,落實“一河一策”,設置區級河長33名,壓實33家區級河湖長制責任單位和50名鄉鎮(街道)級河長和304名村級河長責任,聘請巡河保潔員454名,招募民間義務監督員78名。全區33條省、市、區管河流得到有效管理,水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原標題:《畢節市七星關區:落實河湖長制 守護碧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