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餐廚垃圾以及污水廠污泥處置難題一直困擾著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包頭市以建設“無廢城市”和打造綠色生態示范樣板工程為目標,聚焦生態城市建設,全力構建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率先在自治區規劃布局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項目,錨定餐廚垃圾和污泥處置進行前沿技術攻關,全力以赴規劃布局相關項目落地,成功“變廢為寶”,開拓出一條循環經濟“新賽道”,綠色循環經濟項目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據了解,包頭市在自治區建成的首例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項目位于包頭市昆都侖區卜爾漢圖鎮,領先的技術設備運行中可處理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市政污泥和地溝油等4項廢棄物,處理對象包括城市里部分區域的餐廚垃圾和市區5座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達產后可日處理餐廚垃圾200噸、廚余垃圾200噸、市政污泥200噸、地溝油10噸。通過“餐廚、廚余垃圾預處理+中溫協同濕式厭氧消化+沼渣脫水熱干化+沼氣凈化利用+污水處理”的先進工藝,實現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和市政污泥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該項目每天可產生沼氣約30000立方米,年可實現碳減排27.32萬噸。產生的沼氣主要用于供熱鍋爐和發電等熱電聯產項目,地溝油經過再加工形成粗油脂制成生物柴油出售,降低了生產運營成本。項目在實現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處理的同時,獲得了“綠色燃料”和“綠電”,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因工藝技術超前,生產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沼氣除了用于熱電聯產,也為污泥沼渣熱干化提供了充足能源,在系統能量自平衡的情況下,可將沼渣干化到30%-40%的含水率。本項目作為國內有機垃圾處理領域處理物料最全的項目,其先進的工藝技術成功解決了國內污泥有機質含量低、厭氧消化產沼氣少和生產中需要外購能源的問題,同時徹底化解了沼渣的出路難題。項目中的能源循環再利用,不僅實現了系統能量的自平衡,也為我國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模式,在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循環經濟示范效應。
污泥經過上述工藝適時進行污泥沼渣熱干化和好氧堆肥工藝法進行處置后,干化后的沼渣隨即轉變成為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壤改良產物,這種由沼渣形成的有機產物在包頭市周邊鹽堿地改良、礦山修復、園林綠化的應用實踐中,對于改善土壤物理結構、調節土壤酸堿度、增加土壤養分以及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有效改良鹽堿地。
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協同處置項目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有效破解城市固廢處理難題的同時,“污泥”成為滋養土壤的寶貴資源。城市有機廢棄物的再利用,為深入再造“無廢城市”,推動城市綠色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變廢為寶”,包頭市為“無廢城市”建設打了個樣,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改善城市衛生環境,全面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服務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為推動包頭市經濟“爭先進位”高質量發展不斷擦亮綠色發展底色。(王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