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資源剛性約束激發節水產業發展活力 —《關于加快節水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解讀(一)(摘要-第968期)
發布時間:2024-12-23
張 旺 劉 波
加快發展節水產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節約用水條例》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內在要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協同發力,以水資源剛性約束激發節水產業發展的動力,推動節水產業加快發展,具有鮮明的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嚴格的節水指標與標準管理,推進節水產品裝備制造的升級換代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實行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就要是建立和落實嚴格的節水指標和標準,建立健全區域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對地區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關鍵指標進行管控,完善用水定額和節水標準體系。
《意見》圍繞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出要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加強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指標管理,嚴格控制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可用水量。節水指標從區域層面管住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的上限,嚴格控制高耗水產業項目建設,禁止新建并限期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耗水產業項目,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既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按照用水定額要求實施用水管理,又要求不符合強制性定額要求的已建項目進行節水產品裝備安裝和工藝節水改造。同時,《意見》提出構建國家、行業、地方、團體和企業等不同層級的標準體系,并推動節水標準與國際標準銜接,鼓勵企業制定更加嚴格的企業標準。不僅如此,《意見》還要求持續推進用水產品水效領跑者遴選等工作,樹立節水產品水效標桿。節水標準從用水者角度管住用水強度的上限,通過實施更加嚴格的用水定額和產品水效強制性國家標準、高于國家標準的行業、地方、企業標準,推動企業不斷研發、生產制造更多種類、更高效率的節水產品,不斷提升節水產品裝備制造的質量和水效等級,形成以節水標準帶動節水企業、節水品牌提升的發展局面,不斷滿足需求側用水單位和個人提升節水水平、用水效率的訴求,促進節水產業不斷朝著高端、智能、綠色方向發展。
二、以實施供用水精準計量管控,推動用水監測計量設備的高質量供給
加強取用水監測計量管理,是實施水資源剛性約束的重要內容。實施供用水精準計量管控,首先需要健全監測計量體系。因為取用水監測計量是取用水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監測計量設備的先進精確程度也決定著節水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用水單位和個人取用水量達到一定規模以上時,就應安裝取水在線監測計量設施,相關部門還要實時掌握這些設施的監測計量結果,并據此進行取用水的監督管理。
《意見》提出要強化用水計量監測管理,不但要求完善取用水計量監測和量值溯源體系,還要推動供用水在線計量和管網漏損在線監測,對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水應當分別計量。《意見》還要求在高耗水企業、工業園區、大中型灌區等開展用水智能化管控。強化數字賦能,促進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與水系統管理技術深度融合。綜合來看,《意見》不但從安裝使用用水監測計量設施上提出了要求,還對這些監測計量設施提出在線監測的要求,甚至還提出用水單位要進行用水智能化管控、數字賦能、管理技術深度融合等更高要求。這些要求必然催生用水精準監測計量設備設施的大規模需求,也必然會吸引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企業研發、生產制造監測計量設備設施,引致智能化、數字化用水監測計量設備設施供給。
三、以深化水價和用水權改革,激發節水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明晰初始用水權,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是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關鍵。節水產業本質上是市場經濟行為,遵循節水產業的發展規律,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就是要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用水權交易機制,充分釋放和激發節水產業發展活力,大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
長期以來,過低的不合理的水價和不明晰的用水權是制約水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根本性制約因素。為推動節水產業加快發展,《意見》圍繞水價、用水權交易等市場機制提出具體舉措。首先就是要建立促進節水的水價體系,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水資源狀況、用水定額、供水成本、用水戶承受能力和節水要求等相適應的水價形成機制。節水水價體系既包括水利工程供水水價,也包括農業水價、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水價、非居民用水水價。在居民生活水價和非居民水價方面,《意見》提出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對于農業水價,《意見》提出全面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健全農業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對于完善用水權制度體系,《意見》提出要因地制宜推進流域間、地區間、行業間、用水戶間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從機制設計上發揮市場配置水資源的作用,通過用水權交易解決達到或超過可用水量以及水資源超載地區的新增用水需求問題。《意見》提出要持續推進節水認證工作,將節水認證納入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擴大水效標識范圍,逐步淘汰低水效等級產品。
四、以強化對用水戶的節水監管,推動節水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
用水戶是節水主體。實施水資源剛性約束,就要發揮用水戶節水的主體作用。無論是農業灌溉用水戶、工業企業用水,還是城市居民和公共機構用水戶,都應積極、主動地采用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產品裝備,開展灌區節水技術改造、更新改造升級節水工藝、實施管網漏損治理。
《意見》圍繞發揮用水戶節水主體作用,提出對重點用水單位加強監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節水改造,以產業節水化需求為牽引,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意見》要求從嚴控制洗浴、洗車、洗滌、賓館等高耗水服務行業用水,開展農業節水灌溉和管網漏損治理,要求公共機構發揮節水表率作用,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產品,優先采購使用一級水效產品。《意見》還特別對加快節水服務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措施,要求在高耗水行業和領域全面推廣合同節水管理,鼓勵探索節水管理模式創新。要求在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采用購買服務、托管等模式開展合同節水管理,鼓勵寫字樓、商場、機場、車站等公共建筑采用社會資本參與方式開展合同節水管理,推動高耗水服務業開展合同節水管理改造,火力發電、鋼鐵、紡織、造紙、石化和化工等高耗水工業企業及園區要強化水平衡測試服務,探索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還進一步要求拓展高效節水灌溉、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和水環境治理等方面市場,創新合同節水管理模式。還要求促進節水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培育一批提供節水設計咨詢、系統集成、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數字化改造等綜合解決方案的第三方服務企業,等等。這些措施十分明確和具體,結合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九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的若干措施》,必將引導和推動節水服務企業不斷開展節水管理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促使用水戶淘汰落后的用水產品和設備,升級換代種類更加齊全、技術更加先進、節水更加高效的節水產品和裝備。
綜上,《意見》通過貫徹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從嚴格節水指標與標準管理、實施供用水精準計量管控、推進水價用水權交易改革和強化對用水戶節水監管等方面,形成節水產業發展的激勵和倒逼機制,激發節水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引導節水產業技術進步,強化節水產品裝備和用水監測計量設備供給,有力推動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水利水務水資源水環境節水參閱報告
參閱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