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好久啦!!——排水工程施工指南
排水施工指南:
一、施工準備:
1、內業:
⑴熟悉施工圖、通用圖、施工及驗收規范。
⑵計算主要工程量。
⑶計算主材用量,編制采購計劃。
⑷編寫施工組織設計。
2、外業:
⑴清理施工場地。
⑵測量定出軸線、開挖線,設置臨時水準點。每20m標出樁號,測設原地面高程,繪制橫斷面圖。
說明:軸線、高程、測量成果報監理復核簽認。
⑶了解地面地下原管線情況,并作好標記,制訂保護方案,報監理審批。
⑷開挖深坑,深度大于溝槽最大深度,數量不少于2處:
a、了解地質條件,包括地下水位。畫出柱狀圖。凡需要換填或地基承載力達不到標準的,均應報監理審批。同時,將土樣送檢,測試CBR和和塑性指數,以確定開挖的土方能否使用。
b、核實地下管線情況。接電接水,修筑臨時便道,打圍,安置警示標牌及施工公告牌。
3、試驗:
⑴根據設計要求,對相應標號的砼及砂漿及二灰碎石做設計配比。
⑵取土樣做擊實試驗(素土、灰土、連砂石)。
⑶對工程要求的鋼材、水泥、石灰、砂、石做材檢。
4、對施工管理人員、施工組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說明:所有試驗成果均報監理審閱簽字。
5、施工機械、人員、材料進場。
6、向監理遞交開工報告。
二、開挖溝槽
1、放灰線
2、開挖溝槽。
⑴當挖深超過4m時,受普通挖機臂長限制,必須采用2級開挖。根據開挖深度和地質情況,確定第一級的開挖深度,一般在2~3m,平臺寬度80~100cm。開挖的土方必須置于槽邊1 m以外,對暫時不用的土方可配合開挖進行短駁,或直接送至棄土場。
⑵如果地下水位高,溝槽超過3m時,排管和開挖配合好,開挖速度不宜超過排管3個井段,以防止塌方。同時也降低了抽水費用。
⑶在接近溝槽底時,用水準儀監測高程,避免超控。如果超挖必須用砂石回填夯實。
⑷視地質條件,確定放坡系數。如果屬于密實砂礫土,而且原地面為瀝青砼或水泥砼,則邊坡可以控制在0.5~0.67。如果開挖斷面為砂土,腐植土等,且地下水位又高,則應控制在0.67~1.0以上,而且槽底設集水槽和集水坑,以備抽排水。
⑸開挖過程中,發現土質異常,不適宜做路基土基層或管道基層的,應立即請監理、業主、設計及審計部門現場鑒定,是否換填。同時,應取樣做CBR、含水率及塑性指數測定。
3、降水和排水:
基礎、排管、砌井、回填等禁止帶水施工,必須采取排、降水措施:
⑴當溝槽較淺,而且地下水位較低,槽底積水達20cm以內時可采用集水槽→集水坑→泵抽排的辦法。如果水量達0.02m3/s以上的應用不小于¢100的污水泵抽排。集水坑中放置籮筐將蓮蓬頭防在籮筐中,以保護水泵。
⑵當溝槽深3m以上,且地下水豐富時,應采用降水井抽排(如果地質為砂土或非砂礫土時,應采用輕型井點降水。若深度超過4m時,可采用二級井點降水。7m以上時應采用噴射井點)。降水井的設置,應根據土質、滲水量、溝槽深度等計算降落曲線。由此確定降水井深度和井距。溫江地區降落曲線平均坡度降取1:4~1:8為宜,具體取值視地質條件和試抽水情況調整。滲透系數取40~60m/d為宜。流量0.005~0.015m3/s為宜。溫江地區降水井深10~18m,井距建議30~50m。采用水泵排水時,不可每次等水多了再抽。這樣反復啟動,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4、設置龍門樁。在橫梁上定出中軸線,釘上鐵釘便于拉線。同時在橫梁上標出高程,并用紅油漆注明至溝底及管內底的垂直距離。
5、支撐:
⑴如果溝槽兩側地面不是瀝青砼或水泥砼;開挖斷面為粘土、砂土,或松散狀砂礫土,又逢雨季施工,開挖深度超過3m,必須設置支撐。
⑵視溝槽深度及土質情況分別設置稀列支撐和密列支撐,超過3 m時,必須設置至少二道圍囹,最下層圍囹距溝槽底,不超過50cm。
⑶排管時,不可一次性拆圍囹鐵支撐,而應逐節替換至管頂支撐。
⑷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時方可拆除支撐。
⑸支撐必須報請監理檢查簽字。
三、排管
1、澆筑檢查井底板和管道基礎
⑴檢查井底板砼必須在排管之前完成。如果在排管之后澆筑底板,則管底部分容易成為薄弱環節,形成滲漏點。因此應該先澆底板,后排管。在排管時用砂漿坐漿。
⑵底板邊外線應大于井身外壁尺寸5cm以上。
⑶如果槽底為粘土,或管接頭為剛性接頭,則必須采用砼條型基磚。包括采用360度砼滿包的管道,也必須先澆砼底板。
⑷不管是柔性接頭,還是剛性接頭,必須先排放砼管枕。利用管枕控制軸線、高程,而且保證管底部分砼或砂礫填充密實。在砂礫地基排柔性接頭的管道,采用管枕,可防止管道在閉水充水后發生局部沉降。
⑸污水管道管枕高程應預留一定的沉降高度,¢500~¢600。預留1~2㎝,¢800~¢1000。預留2~3㎝,¢1200。預留3~4㎝,預留沉降高度是考慮閉水試驗,管道充水后地基可能發生的沉降值。
2、排管
⑴排管之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a、溝槽由監理驗槽(斷面、高程、軸線)
b、承載力測試:
說明:①粘土必須采用輕型觸探;
②砂礫可采用外觀鑒定;
③當槽底原土擾動,則均需采用砂礫重新回填,并用沖擊夯或蛙式夯稍加夯實后重新測定。但不可過度夯實。
④槽底在地下水以下時,槽底禁止打夯,以防止地下水吊上來造成軟基或彈簧。
a、先由項目部在監理旁站情況下自檢,再報監理檢查,同時,由業主或者監理通知檢測中心檢測。
b、凡是土基承載力不能達標,或土質為淤泥、流沙等不良土質者均應報清監理、業主、設計及審計部門采用換填措施。換填方法,可采用大卵石擠淤,或用砂礫換填或二八灰土或用c15砼底板等等。
C、砼管材均已進場,且具有管材出廠合格證砼報告。
D、凡需要澆筑砼擁壁包括砼滿包的,應有砼配合比報告。(經監理簽認的)砼攪拌設備、磅秤、水泥、砂、石的材質報告。
E、恢復龍門樁及拉線定位。
⑵、吊車
A、根據管徑尺寸,吊裝位置等條件確定吊車噸位。
B、吊車吊裝前,就位必須距離溝槽邊一米以上,
⑶、吊管
A、鋼絲繩必須采用繞管捆綁的方法,禁止采用穿管方法吊裝。
B、吊管時回轉半內沒有其他材料、機具、更不允許有操作和其他人員。
C、吊管時必須有專人指揮。
D、吊管時應防止和已安好砼管碰撞。
E、砼管就位后,抽鋼絲繩時,操作人員必須離開3m以上,防止鋼絲繩傷人。
F、密封圈應在吊管前,先安裝,不宜在吊管就位后再安裝。
⑷、套密封圈
A、采用凡土令,或黃油涂抹在砼管頭后再套密封圈。作用是其一便于密封圈操作,其二提高接頭的防滲能力。
B、密封圈應先行檢查質量,有些密封圈過大和砼管不能緊密結合,有些密封圈有破損,有些密封圈為回塑等等病害的,應退貨更換。
C、密封圈安裝后,不能出現麻花現象,否則應重新安裝。
D、密封圈必須安裝到位。
⑸、插管和緊管
A、吊裝至管枕上利用龍門樁上的對中心線,和管枕,校正管的位置和高程。
B、利用吊車,將砼管插入上一節砼管。
說明:管應由下游開始,逐節向上游排管
C、利用吊車,采用橇棍將砼管基本就位。
D、采用手拉葫蘆緊管到位。
說明:第一:緊管的鋼絲繩必須在管內,不允許管外操作,防止脫扣或斷絕后造成人員傷害事故。
第二:操作人員必須在管外操作,葫蘆應在管內,離管口2m以上,便于操作。
第三:鋼絲繩在操作前,必須先行檢查,凡是有斷絲、斷股的或接頭卡具破損的、葫蘆有裂紋或螺絲松動的,均應更換。
第四:600~800的, 鋼絲繩不能小于1∕2。
1000~1400的,鋼絲繩不得小于3∕4。
第五:緊管時,不得超過4節,應2~3節緊一次,以避免葫蘆負荷過大,造成人員傷害事故。
第六:緊管到位的鑒別,直觀觀察密封圈在管頭內1cm以上。
⑹、安管后的檢查
安管后,應自查管道軸線,高程,在安裝時,利用龍門樁拉線,及水準儀,應逐節檢查,以免造成累計誤差。
自查后應填單報監理檢查。
⑺、監理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接頭處理
A、對于剛性接頭,進行抹帶,決定抹帶質量的條件是:
第一:管頭打毛。
第二:抹帶澆水
第三:抹帶分兩次操作,第一次打底約1cm厚后,再第二次抹帶,如果一次抹帶到規定厚度后,往往會接頭漏水。
B、 對于柔性接頭,理論上講不應進行抹帶,但是限于目前砼管的質量,主要是外徑普遍偏小,以及密封圈的質量情況,建議抹帶處理。在完成上述施工程序后才能進入閉水和回填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