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研究員王金南近日表示,2013年下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將凈拉動我國GDP增長19422億元,并增加非農就業崗位246萬個。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也于近日表示,針對“大氣十條”,環保部希望構建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每年要對各省區市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考核,結果將作為對地方領導班子和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據王金南介紹,將環保投入貢獻度測算模型、2006年65個行業部門價值型投入產出表和國家統計局數據作為構建基礎,《行動計劃》將帶動17474億元的總投資額,其中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投資比重達36.7%,投資去向以脫硫、脫硝、除塵等大氣污染治理建設為主。《行動計劃》帶來的投資將拉動GDP增長20570億元,投入產出比為1.25,增加非農就業崗位260萬個,主要受益行業包括通用設備制造業、建筑業等10個行業,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將增加23.6萬個崗位;淘汰落后產能抑制GDP增長,造成GDP減少1148億元,減少非農就業崗位14萬個。
其中,投資方面受益行業主要包括通用設備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10個行業。其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受益最大,預計拉動投資1517億元。
當然,大氣污染防治也必將伴隨落后產能的淘汰,將抑制相關行業GDP的增長。王金南介紹,其中煉鋼行業將受到最大的影響,GDP減少812億元;水泥行業、焦炭行業受一定影響,GDP分別減少167億元、14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帶來的健康效益更為可觀。模擬結果顯示,由于PM2.5濃度降低產生的健康效益共約900億元/年,城市人口的過早死亡每年減少8.9萬例,約占我國PM2.5暴露所致城市人口過早死亡的20%左右;因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住院治療將每年減少12萬人次,門診/急診病例將每年減少941萬人次。
1.7萬億元的巨額投入帶來GDP1.9萬億元的凈增長,是否值得?王金南解釋稱,上述結果只是通過靜態分析得出的數據,環境污染治理對產業拉動效益與成本比達3∶1,由此帶動的GDP增長僅是衡量大氣污染防治的指標之一。而《行動計劃》最關鍵的是全面落實下去。
【市場】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帶來的投資將拉動GDP增長1.9萬億 環保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