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關于印發《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3-2025年)》《綿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12-26 14:20文章來源: 生態環境局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2-28  來源:關于印發《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3-2  瀏覽次數:102
核心提示:關于印發《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3-2025年)》《綿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12-26 14:20文章來源: 生態環境局字體:【 大 中 小 】 打印 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等7 部門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關于印發《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3-2025年)》《綿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3-12-26 14:20文章來源: 生態環境局
字體:【 大 中 小 】 打印

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等部門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 年)》有關要求,加快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美麗綿陽·宜居鄉村建設、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總體要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為主攻方向,聯合力量,強化舉措,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突出短板,提升農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打下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2025年,農村環境整治水平顯著提升,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成省廳下達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達到85%,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保持零增長,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比例達到68%

二、主要任務

    (一)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強化生活污水分區分類治理。因地制宜選取技術和模式,管控類行政村優先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鼓勵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治理類行政村主要采用納管或設施處理模式,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與農村環境整治同步實施,切實選好治理技術、用實新建設施,治理類行政村2025年底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調查評估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停運、管網未配套或嚴重破損、處理能力不符合實際需求、出水水質不達標等情況,分類整改不正常運行及停運設施,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完善設施運維管理機制,出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明確設施產權歸屬、運維管理模式、運維主體責任和運維資金來源等,確保設施正常運行達標排放。(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銜接。因地制宜,科學推進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協同治理,鼓勵廁所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資源化利用。靠近城鎮的村莊,鼓勵納管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一體處理。離城鎮較遠居住相對集中的村莊,鼓勵聯戶、聯村建設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已完成水沖式廁所改造的散戶地區,具備污水收集處理條件的,積極探索在糞污處理設施末端合理建設灰水收集處理設施。計劃開展廁所改造的地區,鼓勵將改廁與生活污水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暫時無法同步建設的,預留后續污水治理空間。(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建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持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項目落地實施,進一步補齊短板、提高無害化處置能力。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技術標準》,推進市縣集中處理、片區處理和就近就地處理相結合的治理模式,原則上農村生活垃圾應優先納入區市縣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設施建設和運行成本。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常態化開展抽查檢查,嚴厲查處在農村地區飲用水水源地周邊、農村黑臭水體沿岸隨意傾倒、填埋垃圾行為。到2025年,進一步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市住建委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加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易行的分類處理方式,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先行的治理模式,減少垃圾出村處理量。支持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建設,積極引導易腐爛垃圾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單位建設一批區域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到2025年,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系統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加強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以現有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為重點,統籌考慮地方監管農村黑臭水體,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以控源截污為根本,采取清淤疏浚、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等措施實施綜合整治。定期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對新發現的黑臭水體及時納入監管清單,對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成效評估,防止水體返黑返臭。以區(市、縣)為單位組織評估并編制評估報告,經市審核通過、區(市、縣)公示無異議后銷號,并報省級備案。到2025年,完成現有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壓實部門責任,實現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嚴控營養鹽入河,逐步解決小流域春夏水質頻繁異常問題。以水產養殖尾水、農田退水水質凈化為重點,因地制宜建設緩沖帶系統,加強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保障河流生態流量,活水保水,持續改善小流域水質。(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

 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分區域、分作物制定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改進施肥方式,優化施肥結構,示范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在三臺縣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加強肥料使用情況調查監測。到2025年,全市化肥使用量持續保持零增長,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持續推進農藥減量控害。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和高效低風險農藥,逐步淘汰高毒高殘留農藥。創建一批綠色防控示范縣,推行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構建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一批智能化、自動化田間監測網點。加強農藥生產、經營管理,強化農藥全鏈條監管。到2025年,保持農藥使用總量持續下降勢頭,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50%。(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深入實施農膜回收行動

加強農膜質量監管,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農膜,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鼓勵和支持生產、使用可降解農膜,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開展農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利用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膜科學使用回收工作。健全科學高效回收利用體系,逐步構建以舊換新、經營主體上交、第三方機構回收等多元化回收機制,健全廢舊農膜回收網絡體系。加強農膜回收重點縣建設。到2025年,全市農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農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養殖業污染防治

穩步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根據不同地區種植業、土壤類型、糞肥供需水平等情況,合理測算土地承載力。科學編制種養發展規劃,實行以地定畜,促進種養業在布局上相協調。加強糞肥還田技術指導,因地制宜推動糞肥就近還田利用。支持利用糞肥為原料的有機肥場(廠)建設,解決養殖場在時間上、空間上產生糞污不能同步消納問題,推動糞肥異地利用、適時利用。(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完善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設施。加強畜禽糞污源頭減量、糞污處理、田間配套等設施裝備建設,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定期更新維護,確保正常運行。規模以下畜禽養殖場(戶)應盡快補齊糞污治理短板,開展設施裝備配套情況核查,優化清糞方式,保持養殖場區內外干凈、整潔。在散養相對密集區域,探索建立畜禽糞污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管理模式和運維方式。(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切實提高畜禽污染防治監管水平。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監督指導畜禽規模養殖場依法持證排污、按證排污或者進行排污登記,遵守排污許可證管理規定。結合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和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臺賬和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加強養殖環節巡查監管,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重點對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不到位、糞肥超量施用、無證或不按證排污、糞污臭氣污染等環境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查處,建立問題清單,明確整改目標,督促責任主體限期整改到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全面開展水產養殖污染防治與監管。落實市、縣兩級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積極發展水產綠色健康養殖。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節水減排,以規模水產養殖、連片池塘尾水集中處理模式為重點,實施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完善循環水和進排水處理設施。加強漁政執法和養殖監管,依法依規開展養殖水域灘涂發證登記,嚴厲查處非法侵占養殖水域灘涂行為,堅決整治違規養殖現象。強化養殖尾水排放監管,鼓勵各地探索建立養殖尾水排水報告制,合理制定排水計劃、周期和頻次,嚴禁將坑塘底泥排入水體。(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貫徹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級有關部門要建立信息共享、定期會商、督導評估機制,做好部門間協調溝通。各地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部門分工協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時限要求和責任人員。市級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將主要任務納入督察督辦重要內容,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區(市、縣)作為責任主體要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工作。

(二)落實資金保障。健全地方為主、中省補助的政府投入體系,各級財政要落實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支出責任。大力發展農業農村綠色金融,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項目投資建設。探索建立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合理分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資金在工程建設、運維等方面占比。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業農村直接相關的生態環保修復工程建設等的比例。鼓勵各地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農村生態環保項目。

(三)完善政策機制。完善綠色生態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基礎設施用地用電扶持力度。鼓勵各地出臺有機肥生產、運輸等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等一體化運行管護。落實污染治理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強化宣傳教育,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農村活動,引導農民群眾參與污染治理。

(四)嚴格監管執法。在人口集中區、主要養殖區和種植區等,加密布設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選擇典型小流域,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長期監測。持續推進日處理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各地應定期對國家監管清單中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監測。以10萬畝及以上灌區為重點,開展農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質監測。加強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環境執法監測。依法開展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聯合執法。提升執法水平,組織開展監管執法工作培訓,強化執法隊伍建設。

 

 

 

 

綿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2023-2025年)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按照中共省委農辦印發的《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和省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四川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尊重習慣,應治盡治、利用為先,分類推進、久久為功的基本思路,以資源化利用、可持續治理為導向,加強統籌規劃,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脫貧攻堅、農村廁所革命等工作,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走出一條具備綿陽特色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為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為本、綠色發展的理念,科學合理采取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有機結合的方式。

(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因地制宜,分類管控。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質量等,以縣(市、區)為單位,因地制宜,實行行政村分區分類精細化管理,突出重點,分類施策。

(二)經濟實用,利用為先

充分考慮各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選擇經濟實用、效果明顯、運維方便的治理技術模式。堅持資源化利用優先,在條件適合的區域廣泛采取資源化利用模式,深入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

(三)建管并重,久久為功

重點推進環境敏感、人口集中和水環境問題突出的行政村設施建設。對已建設施分類開展改造。建立完善設施長效運維機制,做到設施建設與管護機制同步落實。

(四)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落實縣級人民政府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主體責任,整合部門資源力量,引導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推動農村生活污水第三方治理,形成聯動協作機制。加強宣傳引導,鼓勵群眾參與建設和運維管理。

三、總體目標

2023年:全市79%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長效運維機制基本完善,農村生活污水直排現象得到遏制。

2024年:全市82%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完成現有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2025年:全市85%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類行政村生活污水基本上得到有效治理。

四、重點任務

(一)科學完善規劃布局

堅持整縣推進的基本思路,做到規劃、設計、建設、運維一體化。按照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結合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要求,充分對接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進一步提升分區分類治理能力,科學確定不同類型行政村的治理模式,提出年度治理任務并細化分解到行政村。科學修訂完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或方案,202312月底前印發并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第一個單位為牽頭單位,各項工作均需縣市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落實,以下不再列出)

    (二)強化分區分類治理

完善行政村分類治理名錄,綜合考慮自然氣候條件、人口集中程度、環境敏感程度、水環境質量等因素,科學劃分治理類和管控類行政村,原則上人口聚居區(城鄉結合部、鄉政府駐地村、被撤并原鄉鎮政府駐地村、涉農社區等)和生態環境敏感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不達標國考省考斷面涉及區域等)內行政村應劃為治理類,其余行政村劃為管控類。行政村分類治理名錄實行縣分類、市審核、省備案的三級動態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將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進展、行政村分類治理名錄、非正常運行設施整改等基礎信息納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信息管理系統。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基礎上,要對已治理完成的行政村,在全面摸排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提質增效工程,進一步提高單個行政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率。到2025年,基本建立完善信息化動態更新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入實施資源化利用

提升資源化利用規范性,編制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指南。管控類行政村以資源化利用為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污水收集、儲存、堆肥、灌溉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打通資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全面探索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利用途徑的資源化利用模式,進一步加強與農田灌溉、漁業用水、畜禽糞污堆肥、林草地灌溉、生態補水、景觀建設等的有機銜接,尾水利用要滿足相應水質要求。鼓勵對農田溝渠、塘堰等灌排系統進行生態化改造,鼓勵散戶合理利用菜園、果園、花園等實現就地消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治理類行政村以設施建設為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優選技術路線,具備納管條件的地區,優先考慮就近接入城鎮污水管網;建設處理設施的地區,應合理選擇處理工藝,環境敏感區內行政村可根據治理需求選擇高級處理工藝,非環境敏感地區應采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技術,并根據村莊格局、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確定管網布設方案,配套管網必須與主體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2025年底治理類行政村生活污水基本上得到有效治理(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非正常運行設施改造

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排查整改專項行動,對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調查評估,制定不正常運行及停運設施整改方案。有改造價值的設施,根據現行相關標準規范實施改造,按照先易后難的思路明確改造計劃,改造難度較小的設施做到立行立改;無改造價值的設施﹐按照國家及地方相關規定處置;因項目爛尾、受災損壞、鄉鎮發展等原因造成設施停運或不正常運行﹐厘清責任邊界,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統籌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納入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或方案,有效銜接小流域治理、農村水系整治等綜合治理項目。綜合分析農村黑臭水體污染成因,以控源截污為根本,結合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開展治理,優先整治納入國家監管以及面積較大的農村黑臭水體。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定期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進度、治理后返黑返臭和新增黑臭水體篩查,動態更新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對已完成整治的水體開展效果評估,確保達到整治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現有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委、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嚴格落實中央部署、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機制。市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下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工作組,負責組織實施本方案,統籌協調和督促推進治理,日常工作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縣政府、園區管委會是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鎮村兩級是全面實施參與主體,要充分認清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點任務安排,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目標。鄉鎮政府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村委會做好宣傳發動、監督檢查等,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二)落實政策扶持

各地要研究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運維管理支撐力度,落實用地、用電、設備折舊、金融等支持政策。合理簡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立項、用地、規劃、環評、采購等行政審批程序,保障項目建設進度。統籌整合各項涉農資金,建立政府扶持、群眾自籌、社會參與的資金統籌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在符合法律法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供信貸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采用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吸引各方通過投資、捐助、認建等形式,支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和運行維護。

(三)提升運維水平

建立完善縣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機制,明確運維主管部門、運維管理模式及運維單位,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收費機制。鼓勵以縣(市、區)為單位委托有實力的專業企業作為運維單位,統一運維管理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保障設施正常運行。

(四)強化宣傳推廣

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宣傳,通過學習教育、村規民約、宣傳欄等引導村民形成良好的用水習慣,從源頭上減少生活污水的產生。鼓勵村民、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過程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的大格局。

 

 

備注:

1.2025年總體目標設置依據《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2021-2025年)》。

2.農村生活污水。農村(包括自然村、行政村和未達到建制鎮標準的鄉村集鎮)居民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污水。

 

附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目標分解表

 

    相關鏈接:關于《綿陽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綿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讀


附件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進方案目標分解表

縣市區(園區)

建設目標

2023

2024

2025

涪城區

100%

100%

100%

游仙區

96%

98%

100%

安州區

92%

95%

98%

江油市

82%

85%

88%

三臺縣

65%

70%

75%

梓潼縣

82%

85%

88%

鹽亭縣

82%

85%

88%

平武縣

82%

85%

88%

北川羌族自治縣

72%

76%

80%

高新區

100%

100%

100%

經開區

100%

100%

100%

仙海區

100%

100%

100%

全市

79%

82%

85%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江陵县| 新昌县| 剑川县| 雅江县| 乐山市| 高陵县| 呈贡县| 包头市| 宁晋县| 都江堰市| 韶山市| 阳原县| 麻江县| 湖口县| 临湘市| 乃东县| 铜梁县| 北京市| 翁源县| 托克托县| 周口市| 隆安县| 资中县| 乌海市| 阳东县| 彭山县| 永康市| 拜泉县| 治县。| 鄂托克前旗| 南华县| 泸定县| 玉环县| 伊金霍洛旗| 丰原市| 灌南县| 碌曲县| 定陶县| 潞西市|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