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免费看a级毛片,国产第一页亚洲,www.精品国产,伊人久久婷婷,亚洲va在线观看,看国产毛片,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 : 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深入推進鋼鐵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2-15  瀏覽次數:142
核心提示:河南省生態環境廳 : 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深入推進鋼鐵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深入推進鋼鐵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時間:2019-02-15 

來源:河南省生態環境廳

 

 

 

日前,河南印發《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其中提出,2019年,全面完成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工業鍋爐、鑄造行業、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非電行業深度治理等六項涉氣重點行業企業專項治理。深入推進鋼鐵、鋁用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的通知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生態環境局(環保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市政建設環保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

根據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工作會議部署和年度計劃安排,現將《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印發你們,請按照職責分工,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細化落實措施,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展,確保高質量完成好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目標任務。

2019年2月12日

主辦:辦公室督辦:辦公室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19年2月12日印發

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工作思路和要點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八次全會和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扎實做好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現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不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不能放寬放松,更不能走“回頭路”,堅持方向、決心和定力不動搖,大力實施經濟結構提質、生態功能提升、國土綠化提速、環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做到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綜合運用行政、法治、市場、技術等多種手段,嚴格監管與優化服務并重,引導激勵與約束懲戒并舉,聚焦打好保衛藍天碧水凈土的標志性戰役,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

二、主要目標

按照國家下達及我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以及“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關要求,提出以下2019年生態環境工作主要目標指標。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全省PM2.5年均濃度達到60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濃度達到98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59.5%以上。

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優于III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57.4%以上,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控制在9.6%以下;省轄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7.7%以上,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建設用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排放量零增長;建立河南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逐步完善,土壤環境風險基本得到控制。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方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碳排放強度方面。全省單位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左右。

自然生態保護方面。啟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指導命名3-4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核與輻射安全方面。全省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低于每萬枚1.5起,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三、重點工作任務安排

按照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部署,2019年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

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參與建立我省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環境指標、政策、標準、統計體系以及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支持和服務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實施以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劃,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區、洛陽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編制“三線一單”)工作,年底前基本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明確空間布局管控、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環境要求。深化定點扶貧和行業扶貧,實施“省直機關百千萬工程助力脫貧計劃”,抓好對口扶貧臺前縣打漁陳鎮梁廟村以及貧困縣、貧困地區的行業幫扶。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達標企業,化解過剩產能,推動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退城入園,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地區污染防治綜合技術方案研究,在重污染行業加快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培育一批骨干節能環保企業。積極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研究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環境政策舉措,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開展“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服務活動。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組建技術專家隊伍,服務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2019年,全面完成工業爐窯、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工業鍋爐、鑄造行業、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非電行業深度治理等六項涉氣重點行業企業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造紙、焦化、氮肥、農副食品加工、毛皮制革、印染、有色金屬、原料藥制造、電鍍等涉水重點行業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推動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

(二)打贏藍天保衛戰

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在持續抓好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塵、控燒“六控”基礎上,突出抓好煤炭消費減量、產業布局優化、運輸結構調整、柴油貨車治理、城鄉揚塵整治、工業綠色升級、清潔取暖建設、生態擴容提速、監測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氣管控等10個標志性戰役。推動落實規劃、環評等“五統一”要求,全省范圍內原則上不再新增非電行業耗煤項目,推動關停改造煤電落后機組和布局不合理機組150萬千瓦。督促推進鄭州市主城區煤電機組清零和洛陽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基本清零。持續抓好“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和小燃煤鍋爐動態清零。持續以鄉為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落實清單化管理、網格化監管、常態化巡查機制,對小燃煤鍋爐發現一起取締一起。對已經核實的“散亂污”企業,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則,實施依法分類處置。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產業布局規劃、裝備技術水平落后、治理達標無望的企業,實施“兩斷三清”;對列入搬遷整合類的,按照發展規模化的原則,搬遷至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對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桿,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深入推進鋼鐵、鋁用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深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工業爐窯專項治理、工業鍋爐綜合整治、鑄造行業深度治理,強化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開展柴油車超標排放全鏈條治理行動。突出抓好“三個嚴”,嚴查超標柴油貨車,嚴查超標非道路移動機械,嚴格實施多部門聯合路查和遙感監測篩查,建立健全嚴格的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研究制定治理技術指南、監督管理辦法等5個規范性文件,基本消除柴油車冒黑煙現象,明顯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落實《河南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統籌“油、路、車”治理,開展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輛淘汰和污染治理,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柴油機、清潔運輸、清潔油品行動,繼續推進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罐車專項行動。繼續推動重點區域運輸“公轉鐵”,逐步提升大宗物料及糧油等農副產品鐵路運輸比例,優化骨干公路網布局,嚴格控制重型柴油車輛進城,推進一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嚴格工地、道路揚塵管控,提高城鄉精細化管理和綠化、清潔水平,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秸稈、垃圾、枯草等禁燒和煙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強化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統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分級標準,完善應急減排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各地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構建覆蓋全面的監測監控網絡,推進建制鎮環境空氣自動站數據運用,推進全省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空氣檢測站點和重點涉氣工業企業自動監控設施全覆蓋建設。加強區域預測預報中心能力建設。積極做好各項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三)打好碧水保衛戰

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域清潔河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開展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2019年,要對已完成整治任務的363項市級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逐一實施“回頭看”,防止出現反彈;對列入國家整治清單的131項縣級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要高標準完成整治任務。同時,要持續對縣級以上水源地環境問題進行深入排查,發現一處、整治一處。按照國家要求,開展日供水在1000噸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劃、立、治”工作,要摸清水源地數量,組織劃定或依法調整保護區,設立保護區界標界樁及警示標志,制定實施排查整治方案,保障全省飲水安全。完成縣級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排查整治;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和總干渠河南段輸水水質保持在II類,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基本完成省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推進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持續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強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動河道綜合整治,開建一批河道、尾水人工生態濕地;整治重點入河排污口;改善河流生態流量。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斷面整治,鞏固提升鄭州、洛陽、許昌、漯河、南陽、信陽6個重點城市的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安陽河、馬頰河、洪河等8條河流水質,重點整治惠濟河、衛河、弘農澗河、澗河、共產主義渠等污染較重河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要發揮好牽頭部門作用,整縣推進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有效管控農村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推進農村污水垃圾綜合治理,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扎實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統籌推進水功能區劃等其他各項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推進凈土保衛戰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河南省土壤防治案例地方生活調研并起草案例草案,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信息采集、風險篩查、初步采樣調查等年度任務。加強重金屬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按要求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嚴格保護未污染土壤。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依法實施分類管理、治理和修復等安全利用活動,并督促地方梳理嚴格管控類耕地還林還草指標需求上報國家主管部門,或因地制宜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及污染地塊修復監測。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推動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嚴格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加強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開展全省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推進行政村環境整治監管全覆蓋,統籌協調、強力推進農村綜合整治各項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年內,全省完成2000個村莊農村環境整治任務。推動洛陽、新鄉、駐馬店三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盡早出經驗、出模式、出效果。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大幅度削減進口固體廢物種類和數量。全面排查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和來源,運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切實提高對危險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各環節的監管水平,為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以水泥窯協同處置為突破口,顯著提升區域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以廢鉛酸蓄電池收集處理制度改革為重點,探索建立重點行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從源頭上降低重金屬污染環境的風險;進一步規范危險廢物跨境轉移和經營許可,嚴格限制境外危險廢物向我省轉移,不斷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積極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探索建立固體廢物管理長效體制機制;逐步提高化學品環境風險管理能力,嚴格按照公約要求淘汰或限制公約管控化學品的生產和使用。

(五)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

強化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重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破壞修復工作的統一監管。提請省政府發布《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試點工作,啟動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繼續開展我省“綠盾”專項行動,持續推動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積極探索我省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監管工作。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全面啟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指導開展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力爭2019年創建命名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1個“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5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同時,結合創建工作,實施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率先達標縣計劃,研究政策支持措施,強化技術業務指導,爭取一批縣(區)率先達標,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創建工作的效果來檢驗污染防治攻堅成效。

(六)提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

深入貫徹《核安全法》,推進省級核安全工作協調體制機制建設。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制度建設,加快制定核技術利用單位標準化建設管理規范等標準辦法。深入開展核技術利用單位安全監督檢查,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輻射類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加強放射性物品運輸管理,特別是二、三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管理。穩步推進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與我省系統的雙向互通,做好高風險移動放射源在線監控項目建設,實現移動放射源全過程監控。落實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環境監管要求。適時開展省級輻射事故應急單項演習,組織指導開封、洛陽、安陽等市開展輻射事故應急綜合演習。提高放射性廢物和廢舊放射源的安全處置能力。完善輻射環境質量監控網,做好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加大專業培訓和公眾宣傳力度,培育核安全文化,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經驗交流。

(七)應對氣候變化

推進“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任務落實,開展碳排放強度目標考核。推進碳市場建設,繼續開展重點企業碳排放數據核查,開展發電企業碳交易配額試算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碳市場能力培訓。推動成立河南省低碳中心。啟動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推動市級層面開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引導企業披露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推動區域低碳發展,深化濟源、安陽2個國家級試點及蘭考縣低碳城市、孟津縣低碳社區等17個省級試點,推進中原油田CCUS項目、洛陽碳普惠試點建設。

(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

建立健全省級督察體系,研究制定我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突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確保整改實效,壓實對生態環境保護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各類企業的主體責任。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部署,針對影響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的重點行業、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地區開展專項督察。嚴格生態環境執法,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各類固定污染物及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達標排放。組織開展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監管執法活動,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排污許可證、打擊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嚴重違法行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強化監督工作。繼續推進環境執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配套制度及機制。規范執法行為,細化自由裁量權,強化服務引導,促進企業自覺守法。開展環境違法案件強化執法年活動。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打擊違法排污,危險廢物擅自轉移、非法傾倒,廢鉛蓄電池非法回收,輻射源非法處置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生態環境、公安聯合工作室,強化司法銜接、執法聯動。要做深做細做實環境信訪工作,落實領導包案制度,通過嚴查重罰,徹底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要叫響全省12369環保舉報熱線品牌,建設成為化解矛盾風險的平臺、解決環境問題的平臺、密切黨群關系的平臺、保持社會穩定的平臺、樹立生態環境部門良好形象的平臺。

(九)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

繼續抓好生態環境領域已出臺改革方案落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事項,壓縮審批時限,開展聯審聯批,支持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依法排污、持證排污,“發一個行業、清一個行業”,加快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全面取消環保驗收許可,適時再調整下放一批環評審批權限,研究制定部分重點行業環評審批原則,強化規劃環評,探索開展區域評估、容缺辦理等制度,持續做好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和企業服務工作,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提高環評審批效率。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安排,開展畜牧飼養、乳制品制造、電鍍設施等22個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對2018年已核發行業開展證后檢查,推動依法排污、持證排污。加快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結構調整。做好機構改革和垂直改革,盡快完成生態環境系統的垂直管理改革,盡快完成縣級生態環境部門人財物市級直管,完成市級環境監測機構的省級上收。要探索省廳、市局、縣局優秀人才的互動交流,縣局優秀人才可以交流到省廳和市局工作,省廳優秀人才可以到市縣交流任職。繼續保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對獨立,確保監管隊伍不被弱化并得到不斷加強。完善月度生態補償、綠色環保調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加快實施排污權交易、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環境治理體系。

四、提高支撐保障能力

加強法規標準、科技與投入、監測評估、風險防范、信息化建設、宣傳教育等領域能力建設,建立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相匹配的支撐保障體系。
 

(一)加強法規標準建設

加快推進《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做好《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河南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條例(修訂)》調研起草。在全省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河南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辦法》。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制度,出臺《河南省環境服務機構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河南省農業機械收獲揚塵污染防治技術規范》、《河南省農業機械污染防治技術指南》,完成《河南省蟒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河南省清潩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評估工作。

(二)加大科技支撐與環保投入

根據污染防治攻堅需要,總結攻堅方案執行過程回顧及成效評估,完善制度建設,提升綜合管控水平,支撐順利完成攻堅任務。深入開展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危險廢物風險防控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跟蹤研究、成果應用。指導水專項清潩河課題按期完成科研和示范工程建設任務,組織開展子課題驗收、示范工程驗收。推廣先進適用污染防治技術,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力度,加強中央和省級財政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情況調度和監督檢查。加強規劃管理和專項規劃研究論證,建立和完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項目庫。

(三)強化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

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完善全省空氣、地表水、土壤、生態等監測網絡布局。加強環境應急、自動和遙感等監測能力建設。開展生態環境監測質量提升年活動。持續加強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全面實現縣級水站和鄉鎮空氣站聯網運行。2019年,全面開展市縣鄉降塵監測;全面建成產業集聚區自動空氣站;全面建成涉氣重點企業、露天礦山、固定物料堆場降塵監測和全過程視頻監控系統;推進重點區域、路段降塵監測和微型空氣站建設。完善全省土壤環境監測網,積極推動重點監管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監測。實現自動監測監控數據全省聯網共享,強化運維和質控管理,加大隨機抽查力度,全面提升環境監測質量,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一經查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行政、刑事責任,對第三方數據造假的堅決依法打擊并逐出河南市場。堅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傳導壓力、用數據考核評價污染防治攻堅成效。實現市、縣、鄉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對市、縣、鄉環境空氣質量進行排名。協助國家開展我省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城市顆粒物組分網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加強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省級實現7天預報能力,市級實現3-5天預報能力。開展縣、鄉級及重點行業、企業降塵監測,開展重點企業(園區)環境空氣質量試點監測。繼續推進市控縣級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組織開展國控水質自動站數據比對監測。推進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數據全省并與國家聯網共享。強化監測數據質量管理,完善省控環境質量自動監測運行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加強省控自動監測設備運維管理、飛行檢查和數據比對,嚴厲打擊監測站點、企業在線監測監控、第三方監測機構等數據造假。深化監測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加強生態環境狀況評估與信息發布;就瓿傻诙稳珖廴驹雌詹楹幽瞎ぷ魅蝿眨母锷鷳B環境統計制度,加強數據銜接。

(四)強化環境風險防范

開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制訂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建設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庫,防控地下水污染風險。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組織各省轄市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整治和環境應急演練活動。以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完善政府環境應急預案。積極推動重點化工園區開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完善信訪、“12369”環保舉報熱線工作制度,統籌推進信、訪、網、電、微信一體化建設,進一步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積極做好垃圾焚燒、對二甲苯新建項目、危險廢物傾倒、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社會風險防范工作。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

大力推動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四統一”(統一規劃、標準、建設、運維)和“五集中”(數據、人員、技術、資金和管理集中)。推動生態環境信息化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行政管理和技術保障。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完善生態環境信息“一套數”和“一張圖”,逐步形成“全省一盤棋”并與國家聯網,持續推進大數據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的創新應用。加大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力度。

(六)加大環境宣傳力度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宣傳戰役。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產品、加大媒體融合、注重品牌創建,深化線上線下互動,提升宣傳實效。要擴大“雙微”覆蓋面,增加知曉率。力爭各市縣鄉四大班子領導、所有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攻堅辦成員單位、生態環境系統全體工作人員、所有企業負責人實現全覆蓋,都要關注“河南環境”公眾號,都要安裝“河南省空氣質量”APP。作為一項指令性的任務來完成。要采取多種宣傳形式,營造濃厚社會氛圍。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廣告塔、宣傳墻等方式,濃墨重彩,把污染防治攻堅做到家喻戶曉,為打好人民戰爭奠定輿論基礎。凡是能夠看到脫貧攻堅、打黑除惡宣傳的地方,力爭都要有污染防治攻堅宣傳信息。作為省廳暗訪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尋找更多的載體,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省廳帶頭,年內要實現全系統所有生態環境機關、直屬單位對社會開放,讓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市民、中小學生走進機關,了解生態環境事業,掌握生態環境知識;成立河南省生態環境志愿者總隊和市縣(區)生態環境志愿者分隊(隊),聯合環保公益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鄉村行,文明實踐進萬家”等系列活動;繼續推進環保設施對外開放,力爭讓更多的企業將污染防治設施對社會開放。實施例行新聞發布,充分發揮省、市、縣(區)生態環境門戶網站、廣播電視報紙、微博微信及新媒體矩陣作用,提升生態環境信息發布的傳播力和精準度。做好2019年世界環境日主辦國及六五環境日主場、“全國低碳日”等宣傳活動。穩步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各地輿情處置能力,做好熱點輿情處置工作,及時回應公眾關切。
 

(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要求,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義務。積極走出去,學習借鑒國外治理先進技術和理念。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環境治理。做好涉外生態環境風險應對工作。

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修改完善省直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研究制定對省轄市黨委、人大、政府以及省直有關部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細則,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一)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二)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精神、省委省政府相關規定,持續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集中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以及不思進取、不敢擔當、不接地氣、不抓落實等突出問題,剖析原因、制定措施、抓好整改、務求實效。廣泛開展“一圖一故事”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堅持落細落實落小,扎實開展“一學三促”活動,通過學習促作風轉變、促能力提升、促工作落實,加快形成“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

(三)強化廉潔從政教育監督堅持不懈加強紀律教育,發揮正面典型引導和反面案例警示的教育作用,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牢固樹立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緊盯生態環境領域選人用人、科研管理、資金分配、審批監管、督察執法、工程建設等關鍵環節,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健全長效機制,鞏固“堅持標本兼治、推進以案促改”和“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成果。

(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對照“四個看一看”、強化“四抓”,看一看政治站位高不高、政績觀偏不偏、宗旨意識牢不牢、工作作風實不實,推動以敬畏之心抓政治責任上肩、以高強本領抓工作部署落地、以過硬作風抓頑瘴痼疾治理、以適應監督新常態抓高質量推進。堅持黨的好干部標準,著力培養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積極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家國情懷、民族情懷、為民情懷、事業情懷,旗幟鮮明地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撐腰鼓氣、賦能、壯膽、暖心。舉辦“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專題班”。加強崗位學習培訓,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大練兵活動。加快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隊伍,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高邑县| 吴桥县| 紫云| 枝江市| 盐城市| 宜昌市| 兴安盟| 阳西县| 昌平区| 扶绥县| 沿河| 靖安县| 申扎县| 新晃| 利津县| 靖远县| 五河县| 资源县| 视频| 九江市| 阳东县| 新邵县| 尼玛县| 红原县| 湟源县| 南开区| 治多县| 交口县| 靖江市| 永吉县| 武义县| 陵川县| 扎赉特旗| 寿宁县| 台南市| 育儿| 南充市| 宜州市| 英山县| 绥宁县|